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1.
波斑鸨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斑鸨是生存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一种中型鸨科鸟类,全世界共3个亚种,被IUCN列为易危种。近几十年来,由于工农业用地的扩大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栖息地退化和丧失,以及狩猎等因素导致波斑鸨野外种群数量锐减。为有效保护这一物种,有关学者在波斑鸨的生物生态学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从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栖息地选择、采食习性、活动模式与节律、行为、巢域、繁殖生物学、迁徙、致危原因和保护与恢复生态学10个方面,对波斑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t检验(t-test)在鸟类栖息地选择分析中被广泛运用于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的比较,但它对数据的分布形式要求较严格。本文介绍了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tests),并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t检验与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量较大量, 秩和检验与t检验具有同等的检验精确性,与t检验相比,秩和检验操作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3.
荒漠鼠类群落格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荒漠鼠类群落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型系统。基于三个明显的优点,1)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影响群落的因子相对较少,容易鉴别主要影响因子;2)同域分布的荒漠鼠类彼此间存在明显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关系;3)不同地域的荒漠鼠类群落内共存种在生态、形态、行为、生理生化等诸多水平上趋同,荒漠鼠类群落研究一直广受关注。通过对荒膜啮齿类群落格局之间相同和相异特征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尺度上荒膜鼠类群落格局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制约因子的作用机制。本文综合评述了不同时空尺度荒漠鼠类群落局特征,着重通过对北美和亚洲中部荒漠鼠类群落共存种的组成、分类学、生态学和生态形态学特征比较,分析群落结构组成的趋向和趋异特点、格局的形成过程、相关的主要制约因子,以及群落物种的共存机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繁殖栖息地的植被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8至2000年,作者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繁殖栖息地作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由木本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组成的多块状灌丛随机地散布在视野开阔的假木贼(Anabasis salsa)-蒿(Artemisia sp.)群落中为栖息地景观。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波斑鸨的巢址和炫耀点都位于植被高度、盖度、密度较低,视野开阔的假木贼-蒿群  相似文献   
5.
1997年至 2 0 0 0年 ,作者等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县境内开展了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的生态学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栖息地 ,种群数量和密度 ,巢与卵 ,筑巢成功率和孵化率 ,食性 ,迁徙。研究结果表明 ,波斑鸨多在植被盖度 ,高度和草本植物丰富度较低的地带繁殖栖息 ;研究区内约有成年波斑鸨 2 5 1- 2 93只 ,平均密度为 0 .0 838只 /km2 ;从 1998年至 2 0 0 0年 ,平均巢卵数分别为 :3.9± 0 .8,3.7± 0 .9和 3.0± 0 .9。孵化成功率为 0 .83~ 1。营巢成功率为 0 .2 5~ 0 .775 ;波斑鸨以多种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其中猪毛菜 (Salsolaarbuscula)是一类重要的食物 ;波斑鸨多在 9月中至 10月中开始秋季迁飞 ,平均迁徙天数为 2 4± 17天 ,飞越 34 0 0 - 470 0km ,在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越冬  相似文献   
6.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多在害鼠种群数量猛增,造成危害时,才进行化学防治,在1—2周内即可将害鼠种群数量由10—20%夹次,压低到1—2%以下。但由于啮齿类动物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很快又恢复到灭鼠前的水平。如此年复一年的开展化学灭鼠,极为被动,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领域,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植被类型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乌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亦不相同;在不同的季节和生活史阶段,鸟类对栖息地类型的造反生变化的植被因素和鸟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栖息地的不同需求;而鸟类的繁殖栖息地选择取决于小尺度上的植被结构。目前,人造巢实验被广泛运用于鸟类巢址栖息地选择分析和巢卵捕食率研究,但这一实验方法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1999~ 2 0 0 1年 6~ 7月 ,利用粪便示踪和野外直接观察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 tamacqueenii)夏季栖息地进行了采样研究。结果表明 :波斑鸨夏季栖息地地势平坦 ,视野开阔 ,沙质土和粘土上旱生和盐生荒漠植被广泛分布 ,植被稀疏、低矮 ,并镶嵌有相对较高的灌丛块 ;影响波斑鸨夏季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子是植物种数、植被密度和植被盖度 ;栖息地内的植被盖度、植被密度、草本植物种数、角果藜密度和距邻近灌丛块距离都显著低于对照地内的相应成分。  相似文献   
9.
2000年我国草原鼠害发生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施大钊  钟文勤 《草地学报》2001,9(4):248-252
2000年我国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草原鼠害,经济损失巨大。对鼠害发生区的草原以及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造成严重破坏。草原鼠灾发生的主要特点是:害鼠以小型群居鼠类或地下生活的鼠种为主。草原害鼠加剧了草场退化和荒漠化进程。过度或不合理放牧是鼠灾“爆发”的诱发成因。本文提出防治鼠害发生的对策:建立健全鼠灾预警系统;推广综合防治示范区;讲究合理用药与用药安全;加强对牧工的培训,合理安排草场载畜量;统筹安排畜牧、环境保护与卫生部门的经费,发挥地方政府和群众及各方面积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