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甘肃西峰农业试验站的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和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气候特征及其对梨树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峰10 ℃初日与梨树发育期呈明显的正相关,最显著的是落叶末期,其次是开花末期.西峰代表站初日早的3个年份,积温高,日照充足,梨树的平均发育期普遍提前,尤其是叶芽开放期、开花末期,提前幅度最大,早年和迟年发育期出现日期差异较大,发育期最大相差21~24天.气温10 ℃初日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趋势和梨树一样,只是影响显著程度有所差异,气温10 ℃初日对林果业的影响要比粮食作物显著,气候变化增大了本区林果业生产的风险性,但对粮食作物种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避免春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能使玉米生育期延长,生长发育好,叶绿素含量高,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而晚播玉米易受春旱影响,生长发育差,产量偏低,因此,在西峰塬区将传统的玉米播种期4月下旬提前到4月上、中旬,可以避免春旱的危害,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地。但春播日期的提前要根据年景变化,因地制宜,在春旱严重年份或较轻年份,春播日期提前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明显,而在雨水充沛、无春旱年份按照常规时间开展春播,对玉米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4-2005年大蒜、玉米套种观测资料,探讨了大蒜、玉米物候特性及生态气候适应性,对大蒜与玉米套种模式的气候资源利用程度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途径,为发展大蒜与玉米套种种植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保护地栽培对黄花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2006年连续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传统种植方式下黄花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同时比较了保护地栽培黄花菜和大田栽培黄花菜的水热效应和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效应明显,黄花菜发育期提前,长势较好,但产投比较低;而秸秆覆盖可有效抑制春季土壤温度过快回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延长黄花菜采摘期,产投比较高;采取越冬覆盖措施可减少非生长季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增加保墒作用,减轻春旱对黄花菜生长的影响,但地膜覆盖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在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广成本较低的秸杆覆盖种植技术,不但能够预防春旱危害,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陇东塬区冬小麦收获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陇东塬区近35a来的气温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气候变暖使陇东塬区冬小麦春季各发育期整体提前,从而使成熟期提前;另一方面,由于春末夏初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高温持续时间长,加快了冬小麦生殖阶段的发育进程,发育期间隔天数缩短,也使冬小麦的成熟期提前。根据西峰农试站近11a来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灌浆速度的测定结果,结合5-6月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成熟期预报模型,以预测当地冬小麦适宜收获期,预报结论与实际成熟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陇东塬区玉米不同发育期生长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陇东塬区玉米单株生长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7叶以前单株干物重和单株叶面积与营养器官的生长主要呈正相关,与产量构成因素以负相关为主;7叶以后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不同,叶、叶鞘、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表现为慢-快-慢,对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表现为高-低-高。穗的干物重和单株叶面积对产量构成因素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田试验观测和气象资料平行分析,随着气候变暖,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各发育期推迟,冬前旺长现象突出,而春季各发育期显著提前,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在大秋作物玉米生长过程中,大部分发育期呈现提前趋势,发育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春旱和初夏旱危害严重。通过综合分析,在气候变暖情景下,为了提高本区农作物产量,避免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等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区的玉米播种质量,预防冬小麦冬前旺长和减轻春季干旱的危害。同时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服务系统的建设,为地方政府防灾抗灾的正确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玉米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6年来玉米观测资料和西峰国家基准气象站近35年来气象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认为,气候变化使陇东塬区玉米生育期缩短,玉米主要发育期(出苗、拔节、开花、乳熟、成熟)较历年均提前,提前幅度最大的是乳熟和成熟期;玉米生育期内气温偏高,热量增加,降水分配极不均衡,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出苗和开花至成熟期的生长影响较大;本区传统的玉米适宜播种期已经不适应现在气候背景下玉米生产需要;当玉米播种期提前5~10 d后,玉米的播种出苗期、拔节抽雄期等生长关键期能够避免春旱、初夏旱、伏旱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并使玉米生产的关键期处于有利的气候条件下,对提高产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气象要素对陇东塬区玉米产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陇东塬区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籽粒重、百粒重、果穗长、双穗率与光、热、水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籽粒重和果穗长共同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系数为0.3052;其次是单株籽粒重,决定系数为0.2538;果穗长位居第三,决定系数为0.2114。不同发育期各气象因子对单株籽粒重和果穗长影响不同,降水和平均气温在抽雄以前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贡献的直接效应最大;≥10℃积温在播种-拔节期通过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对果穗长的贡献以间接效应为主,在拔节-抽雄期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贡献以直接效应为主;日照时数在播种-拔节期对果穗长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在拔节-抽雄期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的贡献以间接效应为主;抽雄-成熟期各气象要素对果穗长和单株籽粒重影响较小。气象因子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主要是在苗期和穗期,灌浆期对其影响明显下降,因此重视田间管理和合理密植等非气象因子也是获取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