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业科学   1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了解冬油菜苗期抗寒性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为北方旱寒区抗寒、耐旱冬油菜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对抗寒性不同的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苗期抗旱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显著正相关;干旱胁迫后,油菜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组织含水量与抗旱性不存在相关性,根系活力与抗旱性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源脱落酸(ABA)对北方寒旱区冬油菜幼苗抗寒性的诱导效应,试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BA对超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和弱抗寒性品种“天油2号”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浓度ABA浸种对冬油菜种子萌发及常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相关抗寒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70 mg·L-1 ABA处理促进了种子萌发,80 mg·L-1ABA处理对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抑制作用;30 mg·L-1浓度的ABA对冬油菜抗寒性诱导效果最佳,可显著(P<0.05)提高冬油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延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减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外源ABA处理在品种上存在差异,对抗寒性强的品种陇油6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连续自交四代和开放授粉的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酶谱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系开放授粉POD同工酶活性强于各自交世代;EST同工酶酶带除品系03武240-1开放授粉的酶活性较其自交世代弱外,其余3个均强于自交世代,说明连续自交会使甘蓝型油菜后代的生活力减弱,但品系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冬季覆盖作物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风蚀退化及其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冬春季农田长时间裸露是主要原因之一.冬油菜、冬小麦、麦茬等冬季覆盖度70%~ 95%,风蚀模数分别为22.3、23.3、83.5 kg·hm-2·h-1,分别为春播处理(543.6 kg·hm-2·h-1)的4.10%、4.28%、15.36%,在防...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 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15个;有效等位基因变幅为1.05~3.27个,平均为1.70个。Shannon指数的变幅范围在0.121 7~1.269 5间,平均值为0.580 3;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范围为0.049 9~0.637 7,平均值为0.308 1。通过NTSYS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并按加权配对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材料的GS变异在0.52~0.86之间。在GS为0.605水平上可将19份材料按两室与多室性划分为I-1和I-2两大类群,I-1类群在GS为0.655水平上可按冬春性分为II-1、II-2两个亚类群。在GS为0.71水平上,可将冬性材料划分为4个小群。聚类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冬、春性品种间及春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系)为材料, 分别在原种植区(甘肃天水)及北移区(甘肃临洮、兰州和永登)设置田间试验, 采用田间记载、光合参数测定和显微观察结合的方法, 调查参试品种(系)在4个生态区的苗期形态、光合参数及气孔形态。结果表明, 与原种植区(天水)相比, 冬油菜北移后苗期生长习性由半直立逐渐变为匍匐生长;冬前低温阶段叶片Gs、Ci明显下降, Tr明显上升, 弱抗寒的天油品种冬前低温下叶片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Pn下降, 而强抗寒的陇油品种叶片气孔仍完全开放、Pn明显升高;北移区冬油菜日出叶数减少, 根长、根直径增加。冬油菜北移后, 苗期匍匐生长, 强抗寒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增强, 弱抗寒品种减弱, 有机物被优先分配到根部。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34份芥菜型油菜为试验材料,对芥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大部分为自交亲和类型,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亲和指数在0.25~9.73间.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亚种间.在34份参试材料中,2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不亲和(0<亲和指数<1.00),14个品种表现为自交亲和(亲和指数>1),18个品种表现为高自交亲和(亲和指数>4.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虽然我国有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的自交亲和性较高,但是整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自交亲和品种,也有自交不亲和品种.芥菜型油菜是自交亲和植物,自交亲和材料中也有自交不亲和类型,因而通过定向培育可育成自交不亲和系,对进一步利用杂种优势、大量筛选找到优良杂交组合并进行杂交种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西北寒旱区冬油菜越冬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可溶蛋白、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其中P、K施肥处理对冬油菜各个指标的影响显著高于对照,该处理的冬油菜越冬率比CK增加了1.02 %,在各处理中最高,说明P、K配施有利于促进冬油菜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份间冬季气温差异大,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积雪融化后的黑河水。针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在小麦、胡麻、早熟马铃薯等夏作物收获后至土壤封冻前以及翌年春季玉米播种前,有大量0℃以上积温未被利用,冬春季耕地闲置,秋冬季自然降水不能充分利用等实际,有效提高光、热、土地、降水等自然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解决粮油争地争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