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粉锈宁防治甘薯黑斑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锈宁以高于277ppm(25%粉锈宁900倍液)浓度,对甘薯黑斑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接菌3小时后,用此浓度药液浸薯片或薯块10分钟,药效达99%。277ppm药液浸薯片10分钟,5天后接菌,薯片表面不长菌落,1毫米深处尚有一定药效,3毫米深处无效。800ppm药液浸整薯15分钟,4天后接菌,药效作用平均深度1毫米。在无病大田试验,277ppm药液浸带菌薯苗5分钟,防效为84.6%。试验表明,粉锈宁只能通过伤口渗入薯块;浸药后用水冲洗,基本上不影响药效;提高药液温度,可增加药效。部分试验还加入了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进行了药效比较。  相似文献   
2.
秦薯四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甘薯研究室选育的高效、食用型甘薯新品种 ,1 998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开始在黄、淮春夏薯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品种来源  1 987年由本校自选优系 661 - 7放任授粉组合的夏薯实生苗群体中优选的第 72株 (系 )选育而成。 1 987年起进行实生苗优系鉴定 ,在当年夏栽实生苗 394个初选系中 ,针对产量、外观、蔓型、品质、贮性等 ,进行株系比较试验 ,择优入选的优良株系为该年 661 - 7放任授粉组合中入选的第 72系 (即 87( 72 ) )。 1 988年进行鉴定试验 ,在当年关中罕见的 40天秋涝条件下 ,…  相似文献   
3.
该新品种(系)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著名薯类专家朱俊光研究员继秦薯4号之后,新选育的短蔓、优质、抗病、耐贮性等综合特点极为突出的甘薯新品种(系).经省区试和生产示范证明:该品种(系)综合性状优于陕西省现推广主宰品种秦薯4号.其突出特点:结薯早.茎蔓短.雨涝年份不易旺长,不需翻蔓、提蔓.紫红皮,黄白肉,结薯多,特集中.  相似文献   
4.
5.
秦薯5号是2006年培育的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表明:秦薯5号短蔓,薯形长条,紫红皮,白黄肉,商品性好,纤维少,熟食干面香甜,淀粉含量高,品质极佳。鲜薯平均亩产为3013.3kg,较对照秦薯4号增产14.2%,薯干平均亩产923.5kg,较对照增产14.5%,为优质食用蒸烤和淀粉加工兼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朱俊光  朱渭兵 《农友》2001,(3):15-15
该品种为我国当前双李、极早熟脱毒马铃薯品种。株形直立较矮小,株高45厘米左右、茎绿色,叶浅绿色,长势中等。薯块扁卵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大小中等,整齐,芽眼多而浅,结薯特别早且集中:休眠期短,耐贮藏一极早熟,从出苗至收获55天;覆膜栽培可提早于5月中旬上市,宜双季栽培:蒸食品质优.淀粉质量好,适于食品加工。植株中感晚疫病,较抗环腐病,高抗花叶病毒病,轻感卷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7.
甘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起源于热带的喜温块根作物,又称红薯、红芋、红苕。与我国南方及东部甘薯主产区相比,西北地区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不足,降水量较少,限制了甘薯高产潜力的发挥。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温和改善土壤性状的效果,在甘薯生长中起到了延长生长时间、增加有效积温的作用,通过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乳业正呈现出正态上升的发展趋势,各乳制品加工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充规模。集团收购或扩充新厂时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人员劳动效率低下,员工素质不高,经济意识薄弱,质量意识不强等,此类问题多半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到位造成的。本文分别介绍了6S管理模式和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并就其在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实际应用和收效分别做了阐述,以期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湘南烟区育苗期常遇到低温寡照天气、苗期过长、烟苗素质较弱、壮苗率不高的现状,2011—2013年连续2个育苗季节,开展了水体增温、空气加热、大棚套小棚、漂浮+托盘两段式等不同增温方式对培育烤烟壮苗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与常规漂浮育苗对照相比均能有效提高烟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增加烟苗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鲜重,烟苗生长速度加快,成苗时间缩短,烟苗素质增强,尤其以加热水体增温的方式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