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为了探究美国白蛾对主要农作物的危害风险,选取20种常见农作物进行美国白蛾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幼虫饥饿时能被动取食多种农作物,未发现其嗜食的农作物;喜食玉米和棉花,大部分虫体生长发育正常,危害风险极大,且会产生较严重的下一代疫情风险;可取食芝麻、空心菜、苋菜、大白菜、小白菜、番薯、南瓜,但50%以上的幼虫死亡,残存幼虫部分不能发育为正常蛹和羽化,具有一定的危害风险,也存在下一代疫情风险;厌食大豆、白花菜、豇豆、葫芦,部分幼虫可化蛹,但发育不正常,不能羽化,危害风险较小;拒食水稻、花生、荷花、番茄、辣椒、苦瓜、茄子,对其不存在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番茄溃疡病发病症状、病菌形态及特点、致病机理,介绍了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及当前流行的分子检测技术,同时对番茄溃疡病预防控制提出了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药管理是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既关系到农药市场秩序,又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既是农业减灾增产的关键措施,又是农民节本增收的重要途径;既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又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据我所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蔬菜农残合格率为95%左右,蔬菜  相似文献   
4.
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原理与方法,开发出了基于VB的上海农场水稻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V1.0.系统具有标准查询、决策支持与学习辅导等功能.经试用,系统具有功能可用性、功能可靠性、易用性与实用性,用户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优质弱筋小麦不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麦9号”、“宁麦13号”为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的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号”为“宁麦9号”的大粒选系。两品种特征特性相似,产量相当,但在分蘖性、叶片大小、籽粒形状等方面略有差异,因此不同氮肥运筹会影响其产量。为研究弱筋专用小麦“宁麦9号”、“宁麦13号”在苏北沿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特色蔬菜种植情况的调研,指出了特色蔬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的对策和建议,对培育壮大武汉市特色蔬菜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全国二类检疫性水稻害虫,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阐述了近年来稻水象甲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水稻种植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期更好地为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湖北省是水稻种植大省,自2008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以来,年发生面积逐步扩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和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l)均属于全国重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传播蔓延快、危害大、防控难度大等特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告修订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仍然包含这2种水稻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0.
使用4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杀菌剂对莴苣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每种杀菌剂的防效随用药量增大而提高。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 18 g/ha、80%代森锰锌WP 3 000 g/ha防效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 300 g/ha防效相当;试验药剂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的防效略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但无显著差异;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 3个处理的防效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80%烯酰吗啉WP的防效。根据试验结果,试验药剂20%霜脲氰SC在试验中防效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另外3种试验药剂1%申嗪霉素SC、80%代森锰锌WP、30%吡唑醚菌酯EW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药剂轮换使用。推荐使用有效成分用量为1%申嗪霉素SC 15~18 g/ha、80%代森锰锌WP 2 400~3 000 g/ha、30%吡唑醚菌酯EW 99 g/ha。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雾,7~10 d后进行下一次施药,连续防治2~3次。用药液量750 L/ha,均匀喷雾于莴苣叶片正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