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盾壳霉中克隆耐碱相关的基因Ⅰ——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主要是从盾壳霉中克隆耐碱柑关基因,找到耐碱突变体,了解盾壳霉耐碱功能基因。采用基因标签法生成众多突变体,然后在预先确定好的一定碱性pH值PDA培养基上筛选功能基因缺失或不能正常表达的突变体,对于获得的突变体提取DNA,利用Tail—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利用获得的阳性克隆片段为探针.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分离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和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大豆异黄酮主要的药理和毒理效应,分析了作用机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对小白鼠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房岩  孙刚  付艳苹 《农业与技术》2006,26(3):105-107
将小白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辐射组、辐射灌药组),研究了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对小白鼠抗辐射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有效保护了辐射后小白鼠的外周血,从而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14个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类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和病害鉴定,结果发现:采后病害种类主要为青绿霉病、酸腐病、蒂腐病、炭疽病和黑腐病,尤其以青绿霉病为主;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病害类型不同,青绿霉病在宽皮类柑橘中发生频率较高,而酸腐病为脐橙的主要病害;贮藏2个月的病害发生率与采前1周雨日密切相关,因此认为晴天采收有利于降低采后病害的发生。同时,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柑橘品种依据其主要病害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砂梨果实轮纹病病原菌迚行分离纯化后,采用形态学、病原菌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迚行鉴定。结果表明:砂梨果实轮纹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Genebank登彔号MG595271;对生产上常用的10种杀菌剂迚行筛选,30μg/mL硫磺多菌灱悬浮剂是防治砂梨果实轮纹病最经济、有效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据灰葡萄孢菌丝发育和菌核形成时期的RNA-seq数据,挑选出在这2个时期表达量差异较大的基因BC1G__03293进行基因功能的研究。结果发现,BC1G__03293在菌核发育时期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量比菌丝生长时期上调了70倍以上。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29个氨基酸,N端包含信号肽,但不含有任何已知保守结构域。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了BC1G__03293的敲除转化子ΔBC1G__03293-2和ΔBC1G__03293-4,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得到了互补转化子ΔBC1G__03293-2-C2和ΔBC1G__03293-2-C3。BC1G__03293基因敲除后生长、致病及菌核形成等表型无明显变化,但敲除转化子的分生孢子产量显著下降,仅为野生型菌株B05.10分生孢子产量的45%,并且BC1G__03293基因互补可使敲除转化子的产孢量得到明显恢复。结果说明BC1G__03293基因与灰葡萄孢的分生孢子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基于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分析手段,检测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和宿主植物病原菌核盘菌对峙培养时的代谢物差异。结果发现:盾壳霉与核盘菌对峙接触能显著诱发盾壳霉代谢物的分泌,构建盾壳霉特定代谢物数据库检测到3种代谢物涉及重寄生过程,分别为Macrosphelide A,Benzenediol和5-Aminopentanoate,且对峙接触2d时检测到的代谢物积累量最大。对盾壳霉重寄生过程代谢物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真菌重寄生能诱发代谢物水平的交流和次级代谢物积累。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的柑橘果实中真菌种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采后真菌病害发生普遍,对柑橘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柑橘体内存在丰富的真菌类群,为了了解柑橘成熟和衰老过程中果实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变化动态,本论文通过MiSeq技术解读真菌ITS区域序列,分别对生长期、成熟期和贮藏期的晚蜜一号果实的果皮和果肉的内生真菌种类进行了分析。发现相比于果肉,果皮中真菌在目和属水平的多样性更为丰富,而成熟期果肉中真菌种类多于果皮。不同生长阶段的两种组织中优势的真菌属也不同,果皮在生长期以Medicopsis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占绝对优势,成熟期为刺盘孢属,贮藏期以葡萄孢属(Botrytis)、Erythrobasidium和Strelitziana较为常见;而果肉中生长期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约占1/4,成熟期半数以上为葡萄孢属,及至贮藏期约90%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青霉属,其中链格孢属约占2/3。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如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巨座壳属(Magnaporthe)、核盘菌属(Sclerotinia)、葡萄孢属(Botrytis)、白粉菌属(Erysiphe)、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镰孢霉属(Fusarium)等在果肉中的数量高于果皮。果肉中存在较大数量的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不同属真菌在不同样品中呈不同的变化动态,暗示采后病变是多种真菌交互作用的结果,采后病害的防治可以提前至开花期。  相似文献   
9.
 柑橘生长中后期、运输和贮藏期间由真菌危害造成的烂果现象十分普遍。2016年对采集自江西赣州果园的柑橘病果进行了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和病原菌鉴定,明确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进一步发现该病菌可以侵染苹果枝干和果实,引起腐烂。这是首次关于B. dothidea侵染柑橘果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桃流胶病是桃树栽培中的常见病害,该病发生原因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本研究从健康桃树叶片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内生细菌J5,J5对桃流胶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JMB-122菌株有较强拮抗作用。结合16S r DNA鉴定、磷脂脂肪酸鉴定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分析结果将J5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进一步研究发现J5可在桃树内定殖且存活至少2年以上。离体致病力测定表明J5定殖或其发酵滤液处理的桃树枝条在接种JMB-122后产生的病斑长度均较对照的小。J5定殖的桃树枝条接种7 d后病斑长度为14.0 mm,而对照枝条接种后病斑长度达到32.5 mm,表明内生细菌J5能有效抑制桃树流胶病的发生,在防治上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