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4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烟草悬浮培养细胞的建立及其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幼嫩烟草茎髓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确定了建立烟草悬浮培养细胞初期愈伤组织和液体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以及烟草悬浮培养细胞的最佳继代量和继代时间,并以此为材料研究了烟草悬浮培养细胞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幼苗热激诱导抗冷性过程中钙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幼苗在冷胁迫前经过热激处理或CaCl2浸种后再热激处理,其存活率,抗氧化酶GR的活性、可溶性蛋白质中热稳定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的冷胁迫中均发生了变化,发现热激处理幼苗的这些参数高于对照,而最高的是CaCl2浸种后再热激处理的,表明热激能提高玉米幼苗的抗冷性,而Ca2+对上述热激处理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玉米根尖和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培养及悬浮率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幼根根尖和成熟胚都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在不同的激素配比,不同浓度的蔗糖和水解乳蛋白下,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初始愈伤组织皆为白色,瘤状,透明,外软内硬,易分化成植株的非松类型;  相似文献   
4.
实验报告撰写改革尝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通过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的撰写形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龚明 《科技信息》2011,(31):I0177-I0177,I0259
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砌体结构裂缝类型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考核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单独开设,单独考试,独立记学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考核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玉米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物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 在氧化胁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找出测定玉米幼苗GR 活性最灵敏及最适合的方法,我们采用在28 ℃/25 ℃( 昼/ 夜) 、暗中生长1 .5 ~4 .5 d 的玉米幼苗,通过几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玉米幼苗在环境胁迫中GR 活性的变化,方法2 是最灵敏、最可行和最实用的.  相似文献   
8.
二甲酚橙法用于测定植物组织中的过氧化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二甲酚橙法用于测定植物组织中的H2O2,确定了适宜的测定波长、显色反应时间,以及工作试剂中适宜的Fe^2+、二甲酚橙、山梨醇浓度和pH值等参数。与其它方法相比,此方法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为更真实地分析大风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建立列车空气动力学及其对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目前高速铁路线路大风监测点风速研究路堤上高速列车的强横风运行安全性。首先针对不同高度的路堤,研究远场气象风速与高速铁路大风监测点风速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大风监测点风速为参考风速,分析不同高度路堤上的高速列车气动载荷系数随侧偏角及路堤高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将气动载荷作为外界载荷施加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上,分析高速列车在不同高度路堤上的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得到高速列车在不同路况条件下的运行安全域。研究结果表明:线路大风监测点风速近似与远方来流风速成正比,且比例系数随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大;当采用线路上大风监测点风速作为参考风速时,高速列车的气动载荷系数和运行安全指标均与路堤高度基本无关,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采用远场风速作为参考风速而需计算大量不同路堤高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学完基础课的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可对于从事专门研究来说,还是捉襟见肘.看文献,英语单词认不全;即便一个英文句子没有一个生词,可连起来读一遍还是不知道啥意思,因为里面包含的信息往往需要大量的专业背景.有的新生提出一些问题,反映出来的状态就是还在懵懂中,入不了门.越是不懂,就越无心恋战,看着文献脑袋都发麻,很容易疲惫;而一出现疲惫,就容易走神,也就越看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即便再有心想学好,很努力想克服困难,也还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