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自然科学   1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有效的网格综合优化算法。给定一定数量的三维散乱点和一个初始三角网格,使用Hoppe提出的能量函数对网格顶点位置优化,使网格更好的逼近三维散乱点。同时通过分裂网格中度数特别大的节点,使网格的空间形状更加平滑。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使用该算法能够获得形状良好的网格。  相似文献   
2.
挖掘机是土石方工程施工的主要机械之一,能在坚实的土壤和爆破后的岩石中进行挖掘作业,还可以更换各种工作装置,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挖掘机的使用效率就要注意挖掘机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全量子理论对二项式光场和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模型中保真度的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二项式光场的初始光子数和失谐量对保真度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时刻二项式光场的平均光子数越大,保真度就越小;失谐量越大,保真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用稀硝酸和过氧化氢将低聚苯乙烯基亚膦酸(PSPUA)氧化为相应的膦酸(PSPNA),并用红外和质谱表征.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仅能部分氧化PSPUA,稀硝酸可将PSPUA完全氧化为PSPNA.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10%的稀硝酸,85℃,氧化反应2h.  相似文献   
5.
轨迹跟踪是移动机器人导航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非完整运动约束车辆,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轨迹跟踪器,仿真研究了跟踪算法的鲁棒性。最后,介绍了工程实现中参数观测器设计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注释总的来说是比较准确的,但其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该书下篇第一册对"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坐糜廪粟而不知耻"、"待圣人之出而投環于道"等句所作的注释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模糊推理的小波域图像融合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2种主要的小波域融合规则,即选择绝对值最大系数规则和选择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规则,都存在着融合信息不完整和易受噪声干扰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使融合图像包含尽可能多的源图信息,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小波域融合规则.此规则根据源图像小波系数的局部区域特征,通过模糊推理确定各源图像相应系数的权值,再对相应系数加权平均得到融合后的小波系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模糊推理的融合规则融合的图像,在峰值信噪比以及与源图像之间的互信息量等方面均优于使用2种现有规则进行融合所得的图像.新规则有效地克服了现有规则的缺点,具有更好的信息完备性和鲁棒性,尤其在源图像受到噪声污染的情况下,其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融合场景及交互性特征的多人行为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行为复杂多样,场景、外观、位置等信息均与行为息息相关.本文针对如何高效地综合利用这些信息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场景及交互性特征的多人行为识别方法,使用双通道的方式分别提取个体外观特征与场景特征.对于个体通道,采用注意力机制模块来关注与行为相关度更大的区域,并将提取的个体外观特征结合位置特征输入图卷积网络进行关系推理.其中,图卷积网络采用了余弦相似度的方法度量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个体之间的位置特征进行关系推理;对于场景通道,使用在place365数据集上预训练的ResNet 50提取场景特征.最后,本文将个体以及场景通道所得的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得到群组以及所有个体的行为识别结果.在Collective Activity Dataset(CAD)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行为识别的准确率,群组行为以及个体行为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2.29%与78.19%.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一词何时以何种方式进入中文?目前主流观点是:1930年前后,由张珽从日文引入。然而,基于更广泛的文献调查,可以证明至少在1903年,“生态学”已进入中文。此外,在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和日本,曾出现过十余种术语指称生态学研究。不同术语不仅在用词上存在差别,在内涵上也有重要分歧。“生态”一词,源于对词根“bios”(生命)的翻译,就词意而言,不是对以“oikos”(家或居所)为词根的“ecology”的最佳翻译。“生态学”一词最初被宽泛地理解为关于生物“生活状态”之学,直到1930年之后,其含义才逐渐获得澄清,并以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之学被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