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2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香毛山北铜及多金属矿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昌马乡。本文通过对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矿体大多产于超基性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中,超基性岩的侵入使围岩产生大量的裂隙,使其附近变为一个软弱带,为后期矿液的上升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同时从矿物的组合、共生关系及结构来看都表明了该矿的生成与超基性岩岩浆源有关的多次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矿区铜矿体多呈稀疏侵染状、稠密侵染状分布于各类赋矿岩石的裂隙中,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连续性较好,属岩浆期后热液型铜及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金庙沟金矿区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金庙沟金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分布在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中的细小石英脉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系统总结了金庙沟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模式。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金庙沟金矿区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构造作用为金庙沟金矿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分布在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中的细小石英脉中,并严格受其控制。系统总结了金庙沟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模式。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文献〔1〕用引进积分的方法讨论了一类高维半线性热传导方程混合问题解的唯一性与稳定性.本文继续文献〔1〕仍用引进积分的方法推导出同类方程Cauchy问题解的唯一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在R^2中一类奇异的非线性椭圆型方程的正的整体解,所用的方法是利用方程的径向对称性,将问题归结为奇异的非线性常微分程,进而作等价的积分方程,按照问题的特点在C^1[o,∞)空间中构造一个适合的集合Y,并引进算子Φ,然后应用Schauder-Tychonoff不动点定理证明原方程存在正的整体解,并指出当│x│→∞时所得到的解按对数增长。本文主要的结果是定理1、2还有具体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多智能体网络牵制蜂拥算法中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分裂”的问题,以代数连通度作为衡量网络连通的指标,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优化的牵制蜂拥控制算法,以保持多智能体网络在演化过程中的全局连通性,从而保证所有智能体跟随虚拟领导者运动.该算法将局部优化策略引入牵制蜂拥控制器中,考虑网络中仅有部分智能体(称为信息智能体)具有虚拟领导者的信息,使信息智能体不断朝着其在当前时刻和下一时刻所有邻居的并集所组成网络的代数连通度最大的方向运动,以通过优化局部连通性达到提高整个网络连通性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并与现有牵制蜂拥控制算法相比,进一步证明了算法可有效保持多智能体网络在演化过程中的全局连通性,且所有智能体均聚集在虚拟领导者周围更小的范围内,更能体现信息智能体在牵制蜂拥控制网络中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强跟踪滤波算法对系统时变噪声缺乏自适应能力,导致系统状态估计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在线估计噪声协方差阵的快速抑噪自适应强跟踪滤波算法,该算法可以抑制噪声对系统状态估计的影响,使系统状态估计迅速收敛到真实值附近.仿真实验对比了强跟踪滤波算法和快速抑噪自适应强跟踪滤波算法在噪声变化环境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快速抑噪...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目前,国内多数钢结构制造企业的下料生产流程分为进料、切割、分拣叠放和清废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在进料阶段,由专人操作进料行车吊装整块板材放置于下料平台;切割阶段,由工人启动数控切割机,切割机根据设计纸带进行自动切割;分拣叠放阶段,由起重工人操作电动葫芦吊逐一将各零件吊运至特定料斗或指定区域,根据零件编号进行叠放;清理废料阶段,大块废料由工人操作拣料行车吊运至特定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从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大量的科研成果将会作废。科技成果与产权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这一过程可称为死亡之旅。我国每年产生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市场产品却很少,这一现状凸显科技计划的产权与技术成果转移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缺位。因此,了解并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计划在产权与成果转移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于我国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