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6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收集死亡人胚胎40例,妊娠龄5—40周。取脊髓胸段,恒冷箱切片,厚25—35μm,分别以Kamovsky—Roots法和PAP法显示脊髓中间灰质带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SP—L)、脑啡肽样(ENK—L)纤维的定位分布。结果发现AchE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第5周中间带外侧核本部(ILP)。6~8周,阳性神经元则明显见于侧索核(ILF)、中介核(IC)和中介核室管旁部(ICPE)等各核群。Ach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反应强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强。SP—L和ENK—L阳性纤维最早见于第8周中间带的外侧份,位于套层与缘层之间,相当于ILP的原基部。9~13周,阳性纤维亦向内延伸。至14周,阳性纤维在ILP、ILF和IC等部位已有明显的增加。26周,上述核群和ICPE均见阳性纤维网织成丛状分布。实验证明,人胎脊髓中间带的AchE阳性神经元和SP—L、ENK—L肽能纤维,均出现于胚胎早期,且AchE神经元的出现要比SP—L、ENK—L肽能纤维大概早1/10孕期。  相似文献   
2.
用HRP逆行示踪法,对成年大白鼠两侧坐骨神经端端吻合术后,再生轴突可塑性作了研究。术后1—12月不同时间内,在吻合端左侧0.8cm处,再横断坐骨神经,放入HRP,存活2天,取材观察。结果表明:所有动物脊髓腰骶段两侧前角均出现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数量随吻合术后时间增长而增加。左侧前角较右侧前角标记细胞多。说明受损的坐骨神经轴突能再生,各自进入对侧的坐骨神经,向脊髓方向延伸。但是,仅部分再生轴突能延伸过缝合处的组织痂。本实验提示再生轴突的可塑性,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PAP法研究人胚胎脊髓SP和ENK的分布和发育,收集死亡人胚胎37例,胚龄(受精龄)最小5周,胎龄最大40周。结果最早于第5周在原始脊髓翼板(alar lamina)的后份发现两种肽;灰质前角和灰质中间带最早见于第10周;缘层(marginal layar)白质前外侧索两种免疫反应首先可见于第6周;而后外侧索两种不同肽的最早出现,时间稍有差异,SP样反应见于第5周,ENK样反应则见于第6周。  相似文献   
4.
14例人工流产死亡人胎,胎龄13—32周、坐高83—330mm 用于这一研究。在距状沟区作冠状断面观察。胎龄13—16周,Ⅰ层的基本成分是 Caial-Retzius 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胎龄17周时生长和分化活跃,形态上有明显差异,胞体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距离增大。Ⅰ层的纤维成分随胎龄增长逐渐增多。但是,在胎龄17周,Ⅰ层内偶见有清变的尖树突,它们呈现崩解和球状膨大。此外,神经胶质细胞在胎龄13周时已发现,它们形成原始的髓鞘,包裹神经细胞体及其突起。轴体和轴树接触在本文最早胎龄组(13周)已出现,在Ⅰ层的纤维网织内已有少数轴树和轴体突触存在。在21—23周胎龄,Ⅰ层已发育很好,所有基本成分已具备,但此时皮质板上半部仍未分化。胎龄26—32周,Ⅰ层呈明显纤维网织板,形态特点是纤维成分多,细胞成分少。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口腔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口腔粘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状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EGF主要分布于口腔上皮底层细胞中,并随细胞向上分化而逐渐减少,其免疫染色出现在细胞浆中,EGF-R也主要在基底层细胞表达,除存在于细胞浆外,在细胞核中亦见表达,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口腔上皮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但EGF-R在细胞核中的表达,其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