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5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状态反馈综合带加速度反馈的最优控制系统,利用系统所检测的位置量和速度量设计了加速度观测器,并对综合的最优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包括系统幅频、相频特性及状态估计值与真实状态之间的误差,最后给出了有、无加速度观测器反馈时系统跟踪晃动误差曲线。带加速度观测器反馈系统使晃动误差减小84%,滤除噪声的效果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3.
检测微表面形貌的Mirau相移干涉轮廓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irau双光束干涉,研制了检测微表面形貌的Mirau相移干涉轮廓仪.柯拉照明提供被测面均匀的照明,干涉成像系统是长工作距无限筒长干涉显微镜结构,由Mirau干涉物镜和镜筒透镜组成.物镜由光焦度较大的正光组和光焦度较小的负光组组成.轮廓仪的放大率为-10,数值孔径为0.3,工作距5mm,视场0.64×0.48mm2,中心遮拦0.129.相移器为电容式闭环控制的压电陶瓷传感器.通过6幅光纤连接器端面的干涉图,经6步相移法得到其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Mirau干涉轮廓仪的横向分辨率为0.875μm,垂直方向的测量范围为5.3μm,重复测量精度为1.7nm.  相似文献   
4.
光纤光栅传感测量中的交叉敏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Bragg光栅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光纤光栅应变和温度双参量同时测量中引起交叉敏感的物理机理,对有交叉敏感和无交叉敏感两种情况下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估计了忽略交叉敏感可能带来的误差,同时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误差曲线图。  相似文献   
5.
具有路由功能的光纤链路接口卡在机群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了一种应用在环形网络结构机群系统中的高带宽、低延迟和具有转发路由功能的专用光纤互连环形网络链路接口卡,在硬件上即实现了光纤环网中链路数据包的地址判断、路由和转发,使该链路接口卡不仅工作于链路层,还工作于网络层、在四结点的环形网络机群系统中和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分别测试了软件转发路由时间和利用该链路接口卡硬件路由往返时间,通信延迟平均降低了45.6%,提高了机群系统中结点间的有效通信带宽。  相似文献   
6.
光纤网络在集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黄战华张以谟夏焱蔡敬忠(天津大学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300072)彭志强(天津市智博计算机网络工程公司300072)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是速度高、容量大、衰耗小、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主要缺点是小规模使用时成本高、连接复杂,...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层曲面仿生复眼的子眼数目多, 难以加工以及所能达到的视场角较小的问题, 提出一种多层曲面仿生复眼结构。经过计算与分析得到, 当边缘子眼与中心子眼的光轴夹角为66.8°, 子眼的视场角为74.5°时, 利用7个子眼通道可实现仿生复眼系统180°范围内无盲区的成像, 减少了多个子眼复杂的加工过程。对单个子眼通道进行优化设计, 使其成像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实验表明, 该多层曲面仿生复眼结构能实现180°视场的成像, 且无成像盲区。  相似文献   
8.
波长路由的计算机全光互连网络设计周革井文才张以谟华锋陈炫田劲东陈先灵(天津大学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300072)在计算机光互连中,实现全光的路由变换节点,是减少光电/电光转换环节和这些环节造成的通信延迟和提高网络传输速率的关键。本文把时分复用和波长编码...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单曝光散斑图样作为调制元件,实现黑白图象假彩色化处理的新技术。此项技术用于放射医学图象,卫星遥感图象等处理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