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不同电场强度和不同频率的匀强电场处理羊柴种子5 min,分别测定电场对其发芽率和根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羊柴种子受电场作用后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不同强度的高压静电场和高压脉冲电场以及两个电场联合作用对南美白对虾幼虾进行处理,对南美白对虾幼虾在少氧状态48h成活率和对盐度突变的适应性进行了实验观测。结果表明一定的电场辐射可以改变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抗逆性,其作用效果与电场的类型和频率都有关,且适当提高频率作用效果会更好。实验发现在高压静电场(场强:4.0kV/cm,作用时间:4min)与高压脉冲电场(场强:1.5kV/cm、频率:120Hz,作用时间:4min)联合作用时,效果比电场单独作用时要好。对电场辐射对幼虾盐度突变适应性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配对分析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df=15,P=0.000,按α=0.05的水平,拒绝检验假设,说明电场处理后幼虾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摩擦决定于很多因素。摩擦系数与真实接触面积成正比。从此出发,本文根据文献[1],分析了静止接触时间和滑动速率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由已知的实验数据,比较了公式μ=μ_s-(μ_s-μ_o)e(?),μ′=μ_m+(μ_0-μ_m)e(?).和 Dieterich 的经验公式μ=μ_0+Alg(Bt+1)给出了驰予时间τ和临界速度υ的范围,并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将C M Vincent和S C Phatak,以及R Crespo和J A Tostevin分别提出的两种不同的处理库仑作用的方案,推广应用于自旋1/2×1/2的散射,研究了P-13C弹性散射动量空间库仑作用的处理.计算了入射质子能量为500MeV时的微分散射截面和极化本领.两种方案的结果相比较表明,R-J方案在散射角较大处比V-P方案有较好的修正效果;两种方案均显示库仑作用产生的影响是小的.  相似文献   
5.
刘艳萍  邓一兵 《科技信息》2011,(1):I0021-I0022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生产实际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六条改革和实践的措施,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联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海岛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压力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指出海岛承受着自然与人为双重压力驱动,在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生境破碎度、周边自然环境要素等多方面得到响应,影响其生态功能,致使整个生态失衡而难以恢复,表现为海岛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7.
电场处理油葵种子萌发期的生物效应与处理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葵种子经不同电场条件处理,用PEG(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测定了不同电场处理条件对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SOD(超氧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MDA(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给出了生物效应与处理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处理条件对种子各种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0.5~6.0kV/cm场强范围内,生物量随场强增加呈振荡型变化.结果也表明,种子经适当电场处理一定时间,可以提高种子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对幼苗生长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电场强度的交流和直流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在实验室测定了电场处理种子对苗期盐胁迫后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5-6.5Kv/cm范围内,直流和交流电场对小麦种子苗期抗盐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直流电场处理对小麦幼苗出苗率的影响提高幅度在-75.61%~7.31%,对小麦幼苗含水量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3.89%~26.03%,对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1.20%~16.95%;交流电场处理对小麦幼苗出苗率的影响提高幅度在-40.00%~15.00%,小麦幼苗含水量的影响提高幅度在-20.83%~42.51%,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7.43%~55.19%。结果表明,用适当的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可提高小麦幼苗生长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一切工程技术的重要支柱,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与基础。文章就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的困境,对大学物理课程现代化中,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考试方法现代化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物理课程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手段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对待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其绘图技术、动画技术和多媒体的功能,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观察的物理过程,无法搬到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变得直接、直观、形象,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缩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缩短认识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传统的教学手段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