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对 39 例犬表皮肿瘤病例的背景信息、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犬表皮肿瘤发生规律和病理学特点。 方法 收集 39 例患犬的表皮肿瘤,制成切片后进行 HE 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病例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显示,犬最常发的表皮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占全部表皮肿瘤病例的 46% ,多为中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 其次为占比 39%的乳头状瘤,以 外生性乳头状瘤为主。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较少发生。 乳头状瘤多发于 0 ~ 3 岁幼龄犬,鳞状细胞癌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多发于 7 岁以上的老龄犬。 雄性的发病率略高于雌性。 表皮肿瘤的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头面部。 结论 本文总结了犬表皮肿瘤的流行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今后该类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20年10月北京市实验动物抽检中存在的脾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病变出现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实验动物送检及饲养管理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动物经安乐死后,取其脾,制成切片后进行HE染色,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并作出诊断。结果 在抽检的360只啮齿类动物(包括170只小鼠、80只大鼠、100只豚鼠以及10只地鼠)中,来自不同机构的10只SPF级ICR小鼠和10只SPF级SD大鼠出现了白髓细胞减少、红髓髓外造血增加、巨噬细胞增加等病理变化。结论 抽检中所出现的脾病变可能与实验动物的年龄、实验动物长期接触某种毒性物质、自身免疫缺陷、感染或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相关。所以,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抽检时,应尽量避免送检幼龄或老龄动物,同时进一步完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每年两次抽查检验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的病理变化,一方面对北京市啮齿类实验动物质量总体水平做出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实验动物质量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实验动物的生产、管理和改进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强化实验动物质量管理与安全意识,保障和维护实验动物生产稳定。方法 采集啮齿类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经甲醛钙液固定,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PAS染色等方法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组织脏器进行病理评估。结果 大鼠、小鼠、豚鼠、地鼠有少数病例表现为肝细胞肿胀;小鼠、大鼠脾脏白髓减少,髓外造血增加;小鼠有极少数表现为心外膜炎、心外膜钙化、大肠寄生虫感染、小肠肠炎、肾脏肾炎;豚鼠表现为肺炎、肝导管上皮增生、小肠陈旧性出血。结论 大多数送检的实验动物基本健康;SPF级小鼠和大鼠需要排查导致脾脏白髓减少的因素,以期完善进而确保动物质量。豚鼠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普通级豚鼠的肺脏,推测普通级豚鼠的饲养环境有待改善。SPF级豚鼠中检出肺炎也需要排查病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