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考察,报道兽类共58种,隶属于8目22科,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42种:Ⅰ级3种,Ⅱ级12种,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兽类27种;有CITES附录的兽类21种,对兽类的区系组成、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1996年~1997年洪湖湿地鸟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6年~1997年对洪湖的鸟类调察中共记录到130种鸟类,隶属16目,40科,比1981年~1982年减少2科,37种,但有7种为首次记录,以冬候鸟为主体(冬候鸟37%,夏候鸟26%,留鸟26%,旅鸟12%)冬春季狩猎水禽数量逐渐减少,鸭属的捕获最下降至10%,骨顶鸡(Fulicaatra)上升到90%,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种:1级4种,II级12种。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华南虎考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在湖北省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活动的证据,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植物样方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了武汉市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植被的区系组成、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植物类型调查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方调查,乔、灌和草本群落分别设置25m×25m,5m×5m,1m×1m的样方。实地调查了主要森林植被,提出了植被分类系统,组成植被的常见维管植物有1004种,隶属于150科437属;描述了主要森林植被的特征,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将该区植被分为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2个群系;对植被进行了评价,探讨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植被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滩地造林对湖北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湖北鄂州长江外滩草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滩地造林和林下间作对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原生优势种的重要值及生物量变化的影响。在此次观察期内的研究结果表明:(1)滩地造林使草本植物物种增加16种,群落类型增加7种,(2)滩地造林使原优势种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荻(Miscanthus sacchariftorus)的重要值和生物量都有所下降;(3)滩地造林明显增加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丰富度R,使Pielou均匀度指数J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影响S指数D;(4)林下间作能提高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就地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湖北省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评价进行了研究。目前全省22个野生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点)已就地保护5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湖北珍稀濒危植物省总种数(62种)的88.7%;提出了合理调整和布局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点和禁伐区、就地保护和其它手段结合等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包含整个湖北省五峰县白溪河流域的TM影像图进行了解译,结合工程永久占地及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分析了流域景观总体特征以及工程建成后对流域自然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中段植被类型及其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位于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干旱与半干旱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过渡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易引发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为调查贺兰山中段植被分布的地貌相关性及其覆盖动态,本文利用路线调查和遥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地貌、植被生态与环境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调查,获得了研究区10个植被型、25个群系、61个群丛,研究发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受到各个地貌单元土壤、地形、坡向、坡度及海拔的影响.自山麓洪积台地至山顶植被的垂直带谱比较完整且分带明显,由低至高依次分布有旱生灌丛、山地疏林草原、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寒性针叶林、高山草甸.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比研究区近20年来遥感影像后发现,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人工绿洲(腰坝地区)面积和荒漠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高山针叶林覆盖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本研究可为区域国土整治及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