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胡玉芬 《山东科学》2015,28(1):97-101
针对钢渣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定性不良的问题,本文通过钢渣免烧砖碳化试验,从钢渣粒度、碳化时间、CO2气体压力、物料水分和成型压力5个方面探讨了钢渣免烧砖中钢渣碳化的影响因素。在试验范围内,这5个因素对碳化增重量和试块强度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影响趋势不尽相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成分分析表明,钢渣碳化后形成了大量细棒状的Ca CO3晶体。碳化后试块压蒸安定性合格,抗压强度≥15 MPa。对钢渣进行碳化制作免烧砖,能充分利用钢渣,吸收温室气体CO2,节约能源和养护时间,是钢渣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取代单酰胺的萃取能力受结构的影响很大,尤其对4价锕系元素,可以设计不同结构的酰胺来萃取分离4价和6价锕系金属,国内外在该类萃取剂的性能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介绍了近年来取代单酰胺类萃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了萃合物晶体结构及取代单酰胺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纳米TiO2功能体的制备方法及在空气净化、除臭、杀菌、自清洁等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TiO2作为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发光技术作为电化学与化学发光这两个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灵敏度高、可控性强、分析速度快等优点,现在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近三年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对出现的新发光体系、新传感机理、新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讨论了电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不同软膏中莫匹罗星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2.1 mm×50 mm,1.8 μm);水相为 0.1 %甲酸-水,有机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1,柱温30 ℃。采用ESI 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下选择离子对501.3→326.7、501.3→308.9和501.3→291.0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莫匹罗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500 ng·mL-1(r=0.999 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4、10 ng·mL-1,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n=3)分别为99.8%、109.2% 和105.0% ,相对标准偏差(n=3)分别为3.5%、1.6%和1.4%。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精密度高、简便、快速,可用于不同软膏中莫匹罗星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钛醇盐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透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TiO2薄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酸的种类、硝酸浓度、钛酸四丁酯(TBOT)以及聚乙二醇(PEG)含量、涂膜层数和Fe3+、Cu2+离子掺杂等因素对涂膜玻璃光催化活性和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薄膜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膜层数低于5层时,薄膜表面光滑透明;随着膜层数的增加,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增加,透明性和透光率下降.当膜层数为14层时,光催化活性达到最高80%,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光率为70%.适量铁或铜离子的掺杂,均可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并且离子掺杂不影响薄膜的透明性和透光率,两者的最佳掺杂浓度均为1.0×10-5 mol·L-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