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鲎血淋巴系统的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鲎的血淋巴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淋巴液组成.心脏和血管系统非常发达,而且血液量巨大.血淋巴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主要含有血蓝蛋白、02—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等.对鲎血细胞的种类,看法不一,其主要的血细胞类型为颗粒性血细胞,其胞质中含有特征性的大小颗粒.鲎的血淋巴中含有50种以上的免疫因子,大都位于大小颗粒中,它们在鲎的天然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营养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中国鲎营养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营养细胞为鲎黄色结缔组织的主要构成细胞.营养细胞往往外包基膜,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细胞由结缔组织中的营养母细胞分化而来.营养母细胞的细胞质膜特别发达。胞质少;原始营养细胞胞质增大许多,核质比变小。细胞器增多,特别是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增多;随着营养细胞的发育,胞质中形成大量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是鲎机体营养的储存库.营养颗粒被消化过程中。形成结构各异的残余体.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_1及其双亲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黄鱼与黄姑鱼正反交F1原肠早期胚胎细胞及其亲本头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深入剖析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大黄鱼与黄姑鱼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 t,染色体臂数均为NF=48,组内染色体长度分布连续.两亲本物种间核型很相似,未找到鉴别两物种的细胞遗传标志.正反交F1原肠期胚胎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也均为48,均可较好地配为24对.结合前期AFLP分析结果可以推断,正反交胚胎细胞均同时含有一个大黄鱼染色体组和一个黄姑鱼染色体组.此外,杂交F1中的非整倍体比例与两亲本没有明显区别,初步表明杂交胚胎细胞未发生明显的染色体丢失.在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F1中出现4对非t-染色体,原因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4.
利用miRBase数据库中已有动物的小RNA(miRNA),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s Tag,EST)和cDNA进行序列比对,挖掘美洲鲎miRNA,得到了 72个miRNA前体(pre-miRNA)、49个可编码成熟miRNA,隶属于40个miRNA家族。miRNA家族归类结果表明,无论在低等脊椎动物还是高等动物中,miRNA家族的存在都是相当保守的。以miR-10基因前体为例,分析其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序列的差异,显示miRNA序列的高度保守性。miR-10前体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发现,物种聚类与传统分类亲缘关系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子显微结构两方面比较研究鲨鱼肝铁蛋白(SLF)、脱铁核铁蛋白(apoSLF)以及储存有机磷农药分子的铁蛋白(SLFop)的理化特性.结合不同程度脱铁核铁蛋白储存有机磷能力的差别及其动力学规律,推断有机磷分子的储存位点位于铁核表层,其储存能力受控于含高磷铁比的铁核表层结构和储存有机磷的场所,并与介质中有机磷分子浓度有关.研究结果为构建铁蛋白生物反应器应用于水体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个体间打斗行为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摄像记录,观察并分析了红螯螯虾不同个体大小、性别的打斗行为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底质和遮避物对其打斗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规格红螯螯虾的打斗行为特征存在差异,小规格螯虾((0.11±0.01) g)比较保守温和,中等规格螯虾((8.84±1.35) g)打斗行为最激烈,而大规格螯虾((54.32±2.99) g)打斗强度大但发起打斗更为谨慎。2)对于大规格螯虾,雄性组的打斗次数和打斗时间极显著(P<0.01)多于雌性组和异性组,而打斗强度、躲避次数和威胁次数在三个不同性别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中小规格螯虾,打斗强度、打斗次数、打斗持续时间、躲避次数和威胁次数等打斗参数在三个不同性别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三种规格螯虾的异性组中,雄虾的打斗发起次数和打斗获胜次数均显著高于雌虾(P<0.05),显示雄性较雌性好斗,且易获胜。4)在环境中添加PVC管、鹅卵石、沙、束状筛网等底质或遮避物后,红螯螯虾的打斗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红螯螯虾个体长大后,雄性个体之间相遇更易引发争斗,且雄性表现出比雌性更好斗、更易取胜。建议在红螯螯虾不同养殖阶段,在养殖池中添加PVC管等各种遮避物或铺设不同底质来提高环境复杂度,以减少螯虾的打斗行为,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苯并(a)芘暴露引起黑鲷肝、脾、肠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鲷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苯并(a)芘水体中,其肝、脾、肠等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观察结果表明:黑鲷较长时间暴露于含有苯并(a)芘的水体中,其肝、脾、肠等内脏器官组织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肝细胞核肿胀,肝窦扩张,水样变性;脾窦扩张,淤血,空泡化;肠绒毛紊乱,杯状细胞增多.并且这3种组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日益严重.因此,海洋鱼类的组织病理变化可作为有机污染物的直接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8.
创设厦门海域中国鲎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厦门海域和中国鲎生物学的特点,对厦门海域中国鲎保护区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初步探讨保护区的管理模式,欲通过制定相应法规,开展科研与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广泛进行国际合作,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保障保护区的持续发展,使中国鲎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设计法,从d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4个因素3个水平出发,优化设计圆尾鲎DNA的PCR反应体系(引物为中国鲎微卫星引物).并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最终建立了圆尾鲎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Taq DNA聚合酶1.5 U、dNTPs 0.16 mmol/L、引物0.2μmol/L、Mg2+2.0 mmol/L;并通过PCR梯度实验进一步优化模板DNA质量浓度、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获得最佳反应条件:模板DNA质量浓度为30 ng/μL,退火温度为48℃,退火时间为20~25 s.对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反应体系稳定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鲎黄色结缔组织充满整个机体内部,填充于内脏器官之间,呈浅黄色或棕褐色,为鲎体内重要的组织结构,黄色结缔组织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丰富的细胞间质组成,构成细胞主要有营养细胞、血细胞、类巨噬细胞以及干细胞等,营养细胞是其主要的组成细胞,内含丰富的营养颗粒和脂肪颗粒,鲎的黄色结缔组织分布有大量的造血组织,前体部的黄色结缔组织中分布有数量众多的中肠盲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