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2.
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重庆巴渝地区,远在二百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繁衍.原始社会后期,因其所在之地大巫山盛产鱼盐丹砂,形成独特的盐丹文化.进入夏商以后,古老的巴族活跃在这里,建立起泱泱巴国,创造了自成一系的巴文化.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巴渝以其丰富的物资及勇武善战的巴渝民众,这里又成了支持中原王朝统一大业的柱石和后方基地,其军事文化又成为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重庆到宜昌700公里范围为大三峡地区,其独特的考古学文化、丧葬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大三峡文化内含。这其中丰都鬼城文化以其系统完整、形象生动的鬼文化成为大三峡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三峡学研究的重要对农。  相似文献   
4.
巫山曾有三大盐泉,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巫咸、巫国、神女部等赖此而生,并为盐而战;而当巫山地区不能承受养育更多的民众时,巴族则逐渐向外迁徙;巴族以盐立国,以盐兴国,得盐而兴,失盐而衰,巫盐长盛,巴族长兴。  相似文献   
5.
建文帝于1402年朱棣攻陷京师后便失踪了,正史记载他死于火;野史、方志记载他成功出逃并流落云、贵、渝、桂数省市。其实朱元璋为其作出应急安排,朱棣放之一马以免弑君之嫌的可能性极大。加之他行宽政惠政,为有道之君,得道多助,故上至王侯,下至百姓都庇护他,使他能平安隐遁,得以善终。  相似文献   
6.
六、挟盐而进举族外迁巴族主要是靠捕鱼为主,狩猎为辅的渔猪都落,加之又一直从事泉盐的长途贩运,而不是靠农耕而生的农业部落,因此,守土性不强,迁徙性则成为巴族的主要习性之一,这也正好可以说明为什么沿江巴文化遗址文化层一般来讲都不厚的原因所在。由于贩盐运盐的特殊营生使他们对大巫山周围了如指掌,再远一些也不陌生,在巫山地区日益不能养育更多部民的情况下,他们便逐渐向外迁徙了。虽然,从取得泉盐的角度讲,他们仍然和孕育自己的母体大巫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居住中心却转往峡江之外,从而形成以大巫山为中心,在川、陕…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为巫文化的起源之地。巫文化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巫教、巫术、避邪、崇拜等方面;巫歌、巫舞、巫戏等方面体现了巫文化的艺术特点,另有巫书、巫画、巫医等巫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