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结合地层的埋藏史和热史,研究了该盆地具有代表性的三叠系长6油层组油藏的成藏年代.分析表明:研究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烃类包裹体非常发育,且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为105~115℃.根据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藏为一期成藏,其成藏时间距今约110~125 Ma,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以及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等成藏要素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是一个倾角小于0.5°的西倾单斜,油源条件优越,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渗细砂岩,孔隙度一般小于12%,渗透率小于2×l0-3 μm2;油气藏类型为“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油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最终确定“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低孔特低渗透率的储层系统是关键;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紧密接触式生储盖组合是基础;稳定的动力学背景和平缓的构造格局是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 对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中玄武质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浅成侵入辉绿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也占一定比例。火山岩岩相以火山溢流相为主, 其次为浅成侵入相, 火山沉积相和火山爆发相所占比例较少。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隙?气孔型和裂缝型 两大类, 玄武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残余气孔)和基质溶孔为主, 辉绿岩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蚀变矿物溶 孔为主, 凝灰质砂岩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溶蚀缝为主, 凝灰岩以砾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发育过程中, 溶蚀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岩性和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 构造裂缝是储层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风化淋滤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动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计算了浮力要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的连续油柱的高度和长度,发现计算的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油相连续长度远大于目前延长组已发现油藏含油带宽度.因此,浮力无法克服毛细管压力,不能成为研究区长3—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根据平衡深度法,计算了各个层位的孔隙剩余压力.发现自长3油层组之下,各套地层均存在孔隙剩余压力,且在长7油层组达到最大值.源储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压力,可以克服毛细管压力而使油气运移.因此孔隙剩余压力是研究区长3—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长2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为确定长2油层组油气的成藏时期,采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对该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资料,结合相应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下寺湾地区油气的运聚成藏历史.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储层中发育三类流体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含液态烃包裹体和液态烃包裹体.与烃类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单峰特征,主要分布在105~115℃.根据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最终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油藏为一期成藏,其成藏时间距今110~125 Ma,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