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沈瑛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158-159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如何加强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传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拟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加强文化意识的传授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这两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分别利用两种算法对神经肌肉罕见病DMD的磁共振图像(MRI)数据进行建模、分类预测.经对比后得出结论:两种算法结果均表明,DMD的两类MRI(T1和T2)中,T1更具特征性,故此类患者的MRI检查可仅进行T1扫描;若能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则两种算法模型均具有极好的分类预测效果,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高达98.5%,97.3%,97.9%和96.9%,97.3%,97.1%;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DMD患者的MRI进行分析处理可作为该病无创检测的技术探索,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傅立叶变换法检测曲面形貌对滤波频率响应的要求,提出两种频域低通滤波器(指数滤波器,矩形余弦低通滤波器),在对具有大梯度和急剧变化细节的物体形面测量方面,有很好滤波性能。最后给出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滤波器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改进的傅立叶变换轮廓法,可以不必确定主频点的位置和移频处理,而直接对栅线图像频谱的一级频谱作傅立叶逆变换,不影响相位差结果。最后给出了一个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建立和健全教学督导组织,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独立学院应在借鉴母体大学教学督导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学院自身特点,从督导组织建立原则、督导工作运行模式、学院领导与督导组的关系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和体现督导工作的督教、督学、督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瑛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2):146-146,63
本文主要介绍了图式理论以及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结合教学讨论了这一理论对课文整体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的7 个鉴别品种为材料,对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水稻稻瘟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 个鉴别品种,不论抵抗或感染稻瘟病品种的稻胚凝集素都有较高的凝集活性(25~28),在SDSPAGE中都呈4 条带,且位置相同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可溶性水稻凝集素活性均测不到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表面结构检测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壁表面糖外被是半乳糖,可溶性稻胚凝集素是与N乙酰葡萄糖胺专性结合以上结果说明可溶性水稻凝集素与稻瘟病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饱和软粘土地区进行预制桩沉桩施工时,因挤土效应在桩周土体内部产生了较大的超静孔压,超静孔压的消散引起桩周土体大面积沉降,同时桩土之间存在较大的沉降差,沉降差将导致基桩承受负摩阻力的作用。上述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通过研究群桩沉桩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以及超静孔压的变化,分析了桩土沉降规律及其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对建构筑物正常使用阶段的变形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猪瘟病是由猪瘟菌(Phriculariagrisea)引起的我国水稻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凝集素是一组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糖蛋白,植物中的凝集素有两种可能的功能较引人注目:一是作为植物和微生物共生的介导物,另一是保护植物抵抗病原体[1].关于植物凝集素抗真菌的报道不少[2],但尚  相似文献   
10.
为早期诊断和检测神经肌肉罕见病——杜兴氏肌营养不良(DMD),设计了一组分类预测试验.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DM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磁共振图像(MRI)进行小波分解;其次,从所得的分解图像中提取出若干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再基于这些纹理特征参数,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试验图像进行分类预测.试验结果显示,若选择适当的小波分解尺度、分类器核函数和相关参数组合,则MRI图像的分类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可达96.9%,97.3%和97.1%.该处理方法有望为临床提供客观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可作为DMD罕见病无创检测的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