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城乡环境差现象与理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农民创造的财富(除去自己较低水平的消费以外),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贡献给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及其它国家公共事业,表现为经济要素(指经济发展的各种必须因素,包括资金、资源、土地等)从农村向城市的过度转移。之所以称为过度转移,是因为这种转移严重损害了农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农村的相对贫困。一些学者认为,犤1犦犤2犦犤3犦这种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即“剪刀差”和“存贷差”;两者与“三农问题”有密切的关联。不可否认,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抽吸,以及对农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与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的净…  相似文献   
2.
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及其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模型估算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及排放总量,是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模型使用方面,国内主要借用MOBILE等国外较为成熟的模型,这在我国排放因子计算方面缺乏数据积累、基础研究薄弱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这些模型一般根据不同的需要开发,在数据积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难免会与国内实际情况不符。国内现有研究更多集中于对利用模型得到的排放因子进行分析,对模型适用性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从MOBILE、IVE、EMFAC、CMEM、COPERT模型在国内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模型类型,地域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模型的可移植性和参数可获性这几个方面,比较了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机动车排放模型在国内的适用程度,指出了在不同地区情况和不同阶段,模型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依据外部性波及范围的差异, 提出将农村环境问题分为弱外部性环境问题和强外部性环境问题两种类型。理论证明这两类环境问题应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解决。通过成本比较发现, 以小群体内部合作为特征的协议方式适宜于解决弱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 而以外界对小群体实施奖惩为特征的监管方式适宜于解决强外部性农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协议收费现象看排污收费政策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环境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失效,主要表现为在执行排污费政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协议收费现象。作者认为政策失效是由于排污收费政策本身存在两方面的理论缺陷,即忽略了现实中企业环保投资的成本效果曲线中存在的阈值现象以及排污收费政策在企业资金有限条件下将引起的系统的效用损失;环境协议收费现象的出现是对现行排污收费政策缺陷的一种自发性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农村环境研究现状和农户模型在农村环境分析中的问题, 借助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多主体建模技术, 使用Swarm 工具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经济- 环境评估的SFRE 系统, 能有效集成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污染物排放模型, 并通过“虚拟农户”这一微观主体来涌现宏观现象。阐述了5 个主要的模型假设和系统主体规则,并简要概述了生产、消费、社会环境和环境评估4个子系统的设计方法。此方法是多主体建模用于研究完整的农村经济系统和评价农村环境变化的率先尝试。  相似文献   
6.
农户环保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农户环保博弈系统的演化过程与均衡状态, 首先建立复制者动态方程, 分析系统的演化稳定性; 然后讨论影响系统的随机因素, 在此基础上建立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分析系统的随机演化动态和随机稳定性。结果表明, 环保合作能否成为系统演化的结果, 取决于两方面: 1) 农户在考虑环保行为的成本、收益以及农户认为环保行为的正外部性给自身造成的损失后, 所得到的净收益; 2) 博弈过程的惯例。因此要促进制度向农户环保合作制度演进, 可以采取选择性激励措施, 增加采取环保行为农户的收益, 选择性激励措施的供给者承担制度变迁的主要成本; 同时建立行为重复机制, 使有记忆的博弈中环保合作成为唯一惯例, 行为重复机制的提供者承担制度变迁的主要成本。  相似文献   
7.
经出了中性条件下六种不同地形的表面层湍流度的实测统计值。分析表明湍流度和地形特征和地形特征有紧密关系,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说明有可能建立地形特征参数和统计平均湍流参数之间的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其中热力性能均匀的平均平坦地形的实测参数可作为类似地区的湍流度的估计值,也可作为对实测资料可靠性的参考判据。海湾地区湍流特征和风向有关,向岸的湍流度和稳定度(陆地气象资料分类)关系不很显著,应和离岸流分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及其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模型估算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及排放总量,是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在模型使用方面,国内主要借用MOBILE等国外较为成熟的模型,这在我国排放因子计算方面缺乏数据积累、基础研究薄弱情况下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这些模型一般根据不同的需要开发,在数据积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难免会与国内实际情况不符。国内现有研究更多集中于对利用模型得到的排放因子进行分析,对模型适用性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从MOBILE,IVE,EMFAC,CMEM,COPERT模型在国内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模型类型,地域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模型的可移植性和参数可获性这几个方面,比较了这几个有代表性的机动车排放模型在国内的适用程度,指出了在不同地区情况和不同阶段,模型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基于CAS理论的循环经济适宜性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物质存在闭环流动这一循环经济的重要特征,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多主体建模工具,设计了循环经济的Swarm仿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了循环经济模式的“recycle世界"中,生产-消费个体不再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而是在仿真时间150个步长左右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仿真世界对生产-消费个体的最高承载能力由0.06上升到0.20;而维持系统稳定性必须保证概念模型中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反馈有效运行,对应到现实世界,即影响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适宜性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技术、产业、市场、社会4个方面。以深圳市宝安区这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为例建立了一套基于上述4个因素的半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认为该区现阶段适宜于发展弱关联型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参与和不参与是公众个体在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契机下的两种行为选择,作者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出环境偏好、责任意识、制度供给与政府行为规范、舆论情景等构成了理性公众个体行为选择模型变量的主因子,它们决定着参与或不参与成本,并影响着公众个体对参与效力的预期。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公众行为选择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公众行为选择倾向,潜在的积极参与个体,以及改变其选择倾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