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属粉未爆炸烧结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环状飞片柱面收缩爆炸方法,研究了GF_3高速钢粉末在冲击波作用下,瞬时(几微秒)产生高温高压,使颗粒表面熔化,在随后激冷凝固过程中形成微晶组织,使粉末颗粒相互粘结在一起,达到烧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SEM技术,观察马氏体时效钢冷冷粉末经480℃、3h时效后的表面,发现有大量的白点相,主要分布于结晶组织的晶臂间,经能谱和波谱分析,鉴别其为Ti的化合物。显微硬度的分析表明,激冷粉末的时效硬度远远高于固溶淬火后的时效硬度,并有可能利用激冷组织的特征来提高马氏体时效钢的性能,并调整其成分。  相似文献   
3.
用XPS结合计算机模拟研究了Ce与P在铁素体晶界上的偏聚状态。结果表明:当晶界P偏聚浓度较低,并以固溶态存在时,Ce对P的化学状态影响较小;当P的晶界浓度较高时,并以不同的化学状态存在时,Ce的影响较大,较多的Ce会改变P的化学状态。计算机模拟表明,晶界上P的化学状态取决于其偏聚结构。  相似文献   
4.
用XPS结合计算机模拟了Ce与P在铁素体晶界上的偏聚状态,结果表明:当晶界P偏聚浓度较低,并以固溶态存在时,Ce对P的化学状态影响较小,当P的晶界浓度较高时,并以不同的化学状态存在时,Ce的影响较大,较多的Ce会改变P的化学状态,计算机模拟表明,晶界上P的化学状态取决于其偏聚结构。  相似文献   
5.
高含Cu量Mo-Cu合金的液相烧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液相烧结Mo、Cu混合粉压坯的方法制取合金,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借助TEM,SEM组织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成分(EDXA)分析表明:Mo-Cu合金的烧结由于Mo的溶解-析出,Mo晶粒表面有Mo、Cu不同比例含量的过渡层,该层中组织均匀细小。在润湿角为0°附近温度烧结合金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冲击韧性试验、扫描电镜、离子探针及俄歇谱议等手段研究讨论了合金元素Si和Mn对Si-Mn-Mo-V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状态下韧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不含Si或含有少量Si面单独加入Mn,则由于Mn-P在晶界共偏析的原因,使P在晶界的浓度大为增加,导致了钢在淬火和低温回火状态下沿晶断裂的发生,从而降低了钢的韧性水平。在高Mn(2%Mn)钢中加入Si,由于Si在晶界的富集及Si-P的相互排斥作用,使P在晶界的偏析浓度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晶界脆性的发展和晶界断裂的发生,使钢的韧性水平显著提高。 本文还研究了Si和Mn对Si-Mn-Mo-V钢低温回火脆性(350℃脆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回火脆性既与杂质元素的晶界偏析有关,又与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及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界成薄片状析出有关,由于Si和Mn既能影响杂质元素,特别是P在晶界的偏聚,又能影响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故Si和Mn对Si-Mn-Mo-V钢低温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和强烈程度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圆盘试样模拟了钢轨的接触条件。研究了滑差和接触应力对珠光体轨钢磨损行为的影响。通过滚磨表面下扫描电镜观察及测试,分析了磨损过程中的磨损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磨损速率随滑差而增大,滑差增至4%时,达到极限摩擦系数。磨损量与滑动摩擦功呈线性关系,与滑动距离成正比。干磨条件下,表层组织发生强烈的塑性形变,使组织沿平行于表面层状分布。粘附磨损和疲劳磨损是轨钢的主要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8.
喷涂成形的MASiCp/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SiCp/Al复合材料粉末,以喷涂方式成形,对不同喷涂方式得到的涂层的显微结构进行对比,并着重对爆炸喷涂所获得的独特组织结构--Al2O3非晶相和弥散分布的SiCp,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详细讨论了激冷雾化马氏体时效钢粉末的形貌变化伴随的溶质原子的偏析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在粉末的结晶形貌发生树枝晶→胞状枝晶→胞状晶→痘点状晶变化的同时,溶质原子的偏析程度明显下降,偏析特征随之改变。当获得痘点状晶时,没有发现溶质原子的明显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