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波叶金桂’花香成分释放规律,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波叶金桂’开花过程和一天中不同时间点释放的花香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波叶金桂’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波叶金桂’开花过程中,花香的释放在香眼期较少,初花期与盛开期增加,初花期最高,末花期急剧下降。同时,桂花开花过程中花被片细胞内嗜锇酸基质颗粒的数量、形态及聚集部位存在明显变化。在一天中花香释放从早到晚同样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9:00与15:00香气释放最多,而在7:00和19:00这两个时间段香气释放明显减少。【结论】‘波叶金桂’花香释放量在初花期最高,推测光强的变化是引起‘波叶金桂’花香日变化的重要原因,嗜锇酸基质颗粒可能是桂花释放香气物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京梅花山植物景观营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专类园能集中表现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植物资源、科学技术和园林艺术等,它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南京梅花山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园林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南京梅花山植物配置、景观营造和管理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控根栽培模式下,采用土钻法对6年生桂花嫁接苗的根系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桂花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长密度都呈增长趋势;须根萌发明显,细根增多,根系分布层上移,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壤深度,说明控根容器对桂花根系构型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的形态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晚籽银桂'、'多芽金桂'花芽形态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晚籽银桂'花芽分化从6月下旬苞片原基分化至9月初雌蕊原基形成历时近3个月,其过程可分为苞片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顶花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7个时期.其中雄蕊分化期历时长,分化较慢,其他6个时期历时较短.聚伞花序的中间顶花先分化,侧花后分化,各小花几乎同时完成花芽分化进程.'多芽金桂'的花芽分化除雌蕊发育与'晚籽银桂'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桂花种子对赤霉素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处理并经低温层积后测定‘紫柄籽银桂’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和胚乳内各种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1 000 mg/L赤霉素处理下种子其胚和胚乳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逐渐减少,至45 d时比对照减少51.6%,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的含量逐渐增加,至45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76.66%、88.34%、80.9%;GA/ABA、IAA/ABA、ZR/ABA,以及(GA+IAA)/ABA比值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ABA抑制种子的萌发,而GA促进萌发;同时,IAA、ZR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层积期间,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则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又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Thunb.Lour.]是我国著名的香花植物,对其花香组分动态特征及花被片结构解剖学观测的研究能够为桂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与比久对盆栽2年生日香桂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日香桂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梯度范围内,随着植物生长延缓剂施用量的加大,矮化效果增强,新枝高生长量明显受到抑制,节间长度缩减,地径增粗,根冠比增加,根系活力提高,叶色变浓绿,叶绿素含量提高。但过高浓度矮化剂处理会产生药害现象。经药效综合评分法确定,500 mg/L多效唑和3 000 mg/L比久对日香桂的矮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和不同繁殖方式楸树(Catalpa bungei)苗对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菌株QS.1)侵染的抗性差异,为楸树引种栽培、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洛楸1号’组培苗(LQ-Z)、‘金丝楸’(JSQ)、‘楸杂1号’(QZ)、‘豫楸1号’(YQ)的1年生组培苗,以及‘洛楸1号’扦插苗(LQ-Q)、‘楸树5-8’(Q5-8)、‘楸树8-1’(Q8-1)的1年生扦插苗,6个生产上推广的楸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用烟草疫霉(菌株QS.1)进行侵染,测定楸树相关渗透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和光合气体参数等变化,分析不同处理楸树幼苗感染烟草疫霉(菌株QS.1)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菌株QS.1侵染后2~4 d,供试的各楸树品种均感病。楸树品种组培苗中,‘楸杂1号’和‘豫楸1号’对菌株QS.1侵染的抗性最弱,‘金丝楸’的抗病力最强;楸树品种扦插苗中,‘楸树5-8’和‘楸树8-1’对菌株QS.1侵染抗性较强;‘洛楸1号’扦插苗抗病性大于组培苗,除‘金丝楸’外,楸树品种的扦插苗较组培苗具有更高的抗性。【结论】不同楸树品种在接菌后感染致病存在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9.
覆盖物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覆盖物处理下,深度为0~5、≥5~10 cm处土壤的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以期明确适宜‘日香桂’种植的覆盖物。【方法】采用5种覆盖物(无覆盖对照(CK)、马尼拉草皮覆盖(T)、五针白皮松树皮覆盖(W)、鹅卵石砾覆盖(G)、陶土颗粒覆盖(C))处理,每种覆盖3块重复并按随机区组排列。处理后,对土壤样品进行pH、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从整体看,覆盖材料对土壤密度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物含量。在0~5 cm土壤深度,T和W覆盖处理降低了土壤pH,而G和C覆盖处理增加了pH。覆盖T与W比其他覆盖处理更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有效氮含量,以及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W覆盖在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上表现更突出。在≥5~10 cm土壤深度,覆盖物均对土壤pH有提高作用,无机覆盖G和C对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影响甚微; T和W覆盖的作用效果虽比0~5 cm的作用效果有所下降,但对土壤脲酶、磷酸酶、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提升作用依然存在。【结论】无论是0~5 cm,还是≥5~10 cm深度,在对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改善方面,松鳞树皮和马尼拉草覆盖(W和T覆盖)都表现出优于其他覆盖的效果,且W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有效氮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现阶段高职物流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在介绍了国内外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