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GIS的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提出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区域旅游规则和管理的多层次方法,利用MapInfo的多重功能,建立了区域旅游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数据查询、数据集成与更新、缓冲区及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等功能的实现,阐述了本系统对区域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矿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地区目前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稳定、资源日益枯竭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山西晋城北留镇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山西阳城北留镇为例分析了矿区面临的问题,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机遇、威胁和劣势,探讨旅游开发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矿区旅游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对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贫困地区之一-西海固地区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的基本经济状况以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与农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民持续脱贫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基于Web的旅游需求预测方法,为区域旅游发展、旅游网络营销提供依据.方法 市场调查、Web数据挖掘、GIS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结果 国内网络用户和潜在游客群体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通过网络传递和获取旅游信息是旅游营销和旅游信息采集的有效方式之一.从预测结果来看,河南的市场增长率最快,达到13.63%,其次是上海、四川、山西、广东、宁夏.从市场份额来看,甘肃省将在2010年成为陕西省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地,临近市场仍然是陕西省的主要客源地.结论 陕西国内游客和网民特征十分相似,利用Web数据、GIS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旅游需求进行及时和比较精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以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研究为基点,采用社会心理学的面对面访谈调查法,选取河南省7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78户农村居民作为访谈对象,以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为访谈核心内容,结合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信息,系统分析了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限制: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出游意识较差;旅游营销活动接触较少.最后提出了3点建议,即培养农村居民出游意识,争取国家与企业的扶持以及学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地图数据生产时可能出现的数据误差,通过各种比例尺地图数据的比较,分析了地图数据误差的来源,并探讨了有关地图数据误差校正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已不仅满足于观光这一基本需求,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也成为一项重要需求出现在旅游清单上,甚至于部分特色美食已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成为影响游客做出旅游决策的决定因素。文中在总结前人对游客需求研究的基础上,从美食视角研究单因素美食对游客情感及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该研究以Oliver的"期望-实"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游客满意度具体指标的测量,确定游客旅游前的期望满意度和游后实际所感知到的满意度,再将期望满意度与感知满意度与游客情感及总体满意度相关联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将游客满意度具体指标中的美食因素剥离出来,得出单因素美食对游客情感及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映美食、情感和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定量测评2006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的旅游竞争力.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提出"旅游竞争力贡献-旅游收入占有基尼系数"的概念来揭示省域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际测算了中国内地2006年旅游竞争力贡献-旅游收入占有基尼系数;提出以旅游竞争力贡献系数作为识别非平衡因子的依据.研究表明:中国内地31个省区的旅游竞争力贡献与旅游收入占有之间偏离程度较大,且非平衡因子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减弱这种非平衡性,中、西部地区需要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依托自身优势,实现旅游收入积极增长,推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贫困地区之一--西海固地区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的基本经济状况以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与农民经济收入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民持续脱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