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权伟 《科技信息》2011,(13):744-745
本文就中性点不接地系统6/10kV配电所中由于接入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产生铁磁谐振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供配电系统的消谐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氧水对废轮胎胶粉进行表面氧化改性,将氧化改性胶粉用于制备胶粉改性沥青.通过XPS表征证明氧化改性胶粉表面的C—O和C=O的含量显著增加.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氧化剂用量、氧化温度及氧化时间对胶粉改性沥青的25,℃针入度、软化点和5,℃延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运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改性沥青性能的敏感性,发现氧化温度对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大,并提出了胶粉氧化改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氧化剂用量10,m L,氧化温度80,℃,氧化时间3,h.氧化胶粉改性沥青在不使用界面改性剂的条件下,能够使5,℃延度提高到11.6,cm,主要性能指标达到美国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标准,说明废轮胎胶粉的表面氧化能够显著提高胶粉与沥青的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连续熏蒸培养法(Sequential fumigation incubation),测定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中活性有机碳(MAC)的变化,分析MAC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总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年中,MAC在不同林分的0~10、10~25 cm土层中的变化从大到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每一季节中,不同林分的MAC从大到小为草甸、矮林、针叶林、阔叶林,且0~10 cm土层中的MAC含量显著高于10~25 cm土层中的;(2)在不同土层中,MAC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总有机碳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总之,武夷山山地森林MAC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可能是MAC季节变化的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
浙江乌岩岭7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及碳氮比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的总碳(TC)密度、有机碳(SOC)密度及土壤碳氮比(C/N)的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用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该区7种林分土壤TC与SOC含量,核算相应的土壤碳密度及C/N,并分析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与部分土壤理化参数的关系。【结果】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林分0~40 cm土层SOC密度为84.53~183.26 t/hm2,平均值为118.06 t/hm2,以杉木林最高。除杉木林0~10 cm土层C/N高于25外,其余土层及其他林分土壤C/N为8.32~21.88。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土层TC密度、SOC密度及C/N在7种林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TC密度及C/N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TC密度、SOC密度与土壤速效钾(AK)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N与土壤有效钾(AK)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土壤AK含量可作为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共同的重要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位于中亚热带的武夷山上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的细根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分活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在90 %以上,各土层内的活细根与死细根生物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2)各林分0~25 cm土层的活细根生物量都在秋季最高,矮林、草甸则有两个峰值,除秋季外另一峰值出现在春季;(3)各林分活细根与死细根在0~10 cm土层内的生物量均高于10~25 cm土层内的生物量(p<0.01);(4)活细根、总细根生物量与各土层含水率呈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山西省纺织业崛起的意义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纺织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5个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乌岩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有机碳(S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7种林分的SOC和WSOC含量都呈现出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土层SOC含量均以杉木林最高,≥10~25 cm与≥25~40 cm两土层WSOC含量亦是在杉木林中最高。WSOC与SOC含量之比为0.59%~1.51%,以杉木林≥25~40 cm土层的最高,以松林≥25~40 cm土层的最低。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H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与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W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H均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土壤密度与pH均为影响林分SOC和WSOC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比根长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中亚热带的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的细根生物量及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细根比根长的垂直分布及季节动态。结果表明:(1)在0~10 cm和10~25 cm土层,活细根比根长都是高山草甸>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p<0.01);(2)常绿阔叶林、针叶林0~10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高于10~25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矮林、高山草甸却是在10~25 cm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较高。各林分活细根比根长和死细根比根长在两土层间都无显著差异;(3)4种林分两土层内活细根比根长和死细根比根长都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动态,但是季节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