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鑫  戚明辉  邓翔  曹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2):9460-9469
厘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泥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与不同成岩作用的关系,能够为分析页岩气储层储集性能以及“甜点区”预测评价提供指导。本次研究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实验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泥页岩储层的矿物含量变化、组成类型、纵向分布规律、储集空间分布以及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泥页岩可划分为富伊利石型、富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型、含长石富伊蒙混层型、含长石富伊利石型四种类型;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加,伊蒙混层的含量变化由高到低,伊利石的含量变化由低到高。泥页岩中微观储集空间相对发育,类型多样,发育有压实作用、黄铁矿形成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有机质生烃等成岩作用,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分析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对认识研究区储层特征和进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曹茜 《科学24小时》2021,(12):41-42
目前,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4万在线网民参与了一个名为"互联网梅森素数大搜索"(GIMPS)的国际合作项目,并动用超过233万个核中央处理器(CPU)联网来寻找梅森素数.可以说,对于梅森素数的探究非常火爆,这在数学史上前所未有,在科技史上也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4.
根据莺歌海盆地钻井资料、压力测试资料等,开展盆地超压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及沉积过程,对盆地压力封存箱进行划分,并分析其形成及演化过程,探讨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演化与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盆地存在3个主要的压力封存箱,压力封存箱经历的3期主要的演化阶段与盆地经历的3期主要构造活动相对应,压力封存箱的形成和演化是"动态"的。在3个构造期因泥底辟活动造成的箱体破裂,箱内流体向外运聚,该时期是油气的重要运聚时期,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从压力封存箱的演化历史看,盆地中油气属于箱外的降温、降压过程中的成藏,这些泥底辟区及周围的斜坡地区应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区。非泥底辟带,构造相对稳定,超压封存箱演化也平稳,油气运聚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5.
X油藏自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几个开发调整阶段,总体平均含水率比较低,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是有的外围两相区总体含水上升较快。针对该问题结合油藏地质资料,以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运用油藏工程的方法,对油藏不同区域内生产井的单井产量进行分析研究并分类。同时计算了油藏两相区内生产井计的合理临界产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单井的实际产液量能够控制在初始临界产量以下或附近时,能够有效防止底水锥进,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压力变化对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体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的渗透率随环境压力的改变而发生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气藏的开采。为研究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体渗透率的变化机理,选取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典型裂缝性致密砂岩样品,在固定围压、内压、有效应力三种条件下,运用非稳态法进行测量氦气渗透率的实验,并基于滑脱效应和有效应力的分析,探讨了二者对裂缝性致密砂岩气渗透率变化的耦合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中:(1)固定围压时,在内压增加的过程中,有效应力与滑脱效应互相竞争,开始阶段滑脱效应占主导,达到气体渗透率低值点后,有效应力占主导;(2)固定内压时,有效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占优势;(3)固定有效应力时,渗透率只受滑脱效应的影响;(4)内压与绝对渗透率损失系数、有效应力与滑脱因子都呈现正相关关系;(5)有效应力由大到小变化,对孔隙结构的破坏不可逆,渗透率损失大。该项研究对进一步认识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体渗透率变化机理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LUCC对气候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途径角度阐述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并且结合多项研究结果归纳了诸如森林砍伐/造林活动、城市化、农业发展等人类LUCC活动在区域尺度的气候效应.气候模式是研究LUCC对区域气候及其变化最重要的试验工具之一,本文概括了气候模式经历了大气环流模式、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大气-陆面模式等一系列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提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气候模式中的地面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大幅提高模拟精度.最后,评论了目前LUCC气候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着手降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土地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董越  李永强  曹茜  唐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2):9582-9591
以水平井开发的砂砾岩储层在地质表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水平井多钻遇优质储层,其数据存在样本偏差,建模结果可信度低;砂砾岩相变快,以常规手段通过水平井测井资料识别岩石相存在困难;水平井数据以“串数据”格式为主,导致作为随机建模关键控制要素的变差函数不收敛。为此,以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盐227块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水平井资料的砂砾岩储层岩石相建模方法,包括水平井资料预处理、岩石相自识别、水平井资料随机建模等。研究表明,以“向量角抽稀”的方法对水平井测井曲线进行数据抽稀,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样本偏差问题;以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为手段,通过数据自识别的方法,能够建立可信度较高的岩石相识别结果;通过“变差椭圆”的方法,能够解决水平井资料变差函数不收敛的问题,得到有效的主次变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南D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不同类型有机质孔隙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氩离子抛光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川南D区不同钻井优质页岩段样品有机质孔隙进行系统观察,结合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不同类型有机质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有机质的孔隙发育程度不同,孤立有机质中有机质孔隙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孔隙多呈孤立状分布,整体呈定向排列;共生有机质(硅质矿物粒间孔中充填的固体沥青、黏土矿物粒间孔充填的有机质以及黄铁矿颗粒间充填的有机质)中有机质孔隙发育,孔隙直径相对较大,偶见少量微孔发育,对应孔隙圆度相对较高.不同钻井中有机质孔隙直径、形状系数及分形维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机质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层压力及黏土矿物、黄铁矿等无机矿物的分布,其中超压对于页岩有机质孔隙保存起重要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以及黄铁矿的形成对相邻的有机质聚集和转化生孔起明显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热岛效应是典型的城市气候现象,它的形成及强度与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基于深圳市2010年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土地利用/覆盖等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别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地表温度介于22.28~41.34℃之间,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城市不透水面温度显著高于植被覆盖区域,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处理回归分析中空间非平稳性现象,能更好地刻画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植被格局指数对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解释率较高,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对地表温度的解释率最高,分别达88%、90%.不透水面面积、破碎度、邻近度,植被优势种种类、密度、空间分布以及垂直水平生长情况等共同影响深圳市的地表温度.在城市建设实践中,避免不透水面连片集中,降低其邻近度,同时尽可能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NDVI和LAI数值,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