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横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的R&D活动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标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高等学校数、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在校人数、地区教育经费、外商投资的企业数、外商投资总额、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指标对R&D产出的影响显著,而劳动力成本对R&D产出的影响有限,气候条件对R&D产出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创新水平设为门槛变量,检验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不同创新水平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门槛效应,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双门槛U型结构.3)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高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处于"低创新水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控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相似文献   
4.
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建设中越来越使用广泛,如何掌握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钻孔灌注桩水下砼灌注施工要点作以下阐述,供类似桥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以1995—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增长迅速,但城市创新支撑能力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6.
7.
工业绿色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基于2011—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研究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构建Tobit模型分析该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从2011年的0.738 7提升至2019年的0.805 3,虽出现波动,但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受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影响,尤其对青海、甘肃、宁夏、山西4省(区)效果最为显著;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明显,呈上游向下游递增格局,内蒙古和陕西2省(区)为稳定性高效率区域,而山西和宁夏2省(区)始终是典型低效率区域,总体来看,黄河上游地区是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的薄弱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对沿黄9省(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正向驱动作用,而城镇化、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则出现显著负向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对中、上游地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对中游地区的抑制作用有限,产业结构重化阻碍黄河上游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对黄河中游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  相似文献   
8.
淮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类型结构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和网络系统结构,认为淮安市城镇体系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调.根据淮安市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功能结构单一,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点,提出了城镇体系结构调整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金昌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通过资源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 以金昌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计算结果, 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索流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提升流域城镇化质量和促进流域城镇化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以汾河流域3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构建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数理统计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与地理探测器分析相结合,对2000—2018年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汾河流域城镇化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绝对差异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逐渐减小;2)流域内各县(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明显,且随时间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演变,逐步形成了以太原市区、孝义市、临汾市区为中心的流域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区及文水县、汾西县和万荣县等形成的城镇化发展的边缘区;3)流域内大部分县(市)的城镇化发展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以太原市区为核心的周边县(市)区域形成的高-高集聚及岚县、翼城和周边县(市)形成的低-低集聚;4)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和政策等对汾河流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由地理探测器的定量分析可知,经济发展和政策投资是影响汾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