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5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叙述起重机安全技术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
过去文献中,有的认为共晶石墨是从液态铁水中直接析出长大的。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对共晶铁水,对以 10~6℃/s 的高速冷却条件下制取的试样,进行X光、电子衍射等分析,得出不同于以上结论的看法。认为一方面当过热度不高时,在共晶态的液态铁水中虽已有游离态的石墨短程序存在;但另一方面在石墨结晶过程中 Fe_3C 的分解也是重要的,(即间接石墨化过程),不容忽视。高于临界温度 T_k 时,有利于 Fe_3C 的形成,且Fe_3C 比石墨更稳定;低于 T_k 时则 Fe_3C 不稳定,有自发分解为 Fe 与C的倾向。T_K 受化学成份的影响很大。可以认为,游离的石墨短程序固然是石墨结晶的核心,但在石墨长大的过程中,由于 Fe_3C 的分解而提供的碳也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守国 《科学通报》1982,27(16):970-970
一、前言 非晶态合金的密度与合金中原子排列的结构有直接关系,它是检验非晶态结构模型是否符合实际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在计算磁性参数、弹性参数和比强度等参数时也需要知道密度的数据。因为目前对非晶态的结构还不十分清楚,所以只能从实验上测量密度,还没有理论公式计算密度,对实验上测出的密度数据也无法判断它的合理性和准确程度。 本工作应用菱面体单元模型,对Pd、Ni、Co、Fe基金属一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配位  相似文献   
4.
金属-金属非晶态合金的原子分布和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守国 《科学通报》1994,39(16):1465-1465
许多实验表明、非晶态合金的性能与成分之间有一定关系、这是因为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非晶态合金的原子分布(结构)的变化,因此要了解非晶态合金的成分对性能的影响,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成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Masumoto等人所做金属-金属非晶态合金的组成为实验基础、用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计算出结构与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起结构与成分相对应的表格,若已知某个成分,就能查找出它的结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对于固体物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示差热分析(DTA)和穆斯堡尔谱学(MS)研究了冷却条件对Fe-Si-B非晶态合金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形成非晶的临界冷却条件下,冷速增大,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有所改变,但并不能显著改变非晶态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微晶模型相比,硬球无规混乱密堆积(DRPH8)模型较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