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自然科学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兆杨  沈礼权 《自然杂志》2011,33(3):155-160
分析当前3DTV系统各组成模块的技术特点。对观看视频立体图像时的不舒适感分析了其成因,并给出了消除或改善不舒适感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探讨了3DTV各种表示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不同模式3DTV步入家庭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深度提取是基于“纹理+深度”自由立体视频系统的关键技术,而立体视频实际应用系统需要高效快速的深度图提取.提出一种针对Kinect提取深度图的快速修复算法.首先,对Kinect提取的彩色纹理图和深度图进行对齐裁剪,并采用背景填充算法对裁剪后的深度图进行初步修复;然后,对初步修复后的深度图进行基于颜色匹配的快速修复,得到质量较好的可用深度图.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有效修复原始深度图中由于遮挡而引起的空洞,获取的深度图整体平滑度好、边缘清晰;在普通PC机上达到25~30 帧/s的处理帧率,实现了深度图的实时提取.  相似文献   
3.
综述3DTV系统的3种类型,包括基于双目的3DTV、基于多视的3DTV和由2D视频转换为3D视频的3DTV系统,并在概述各自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指出相应的优缺点.对作为今后发展主流的多视3DTV系统,分析其尚需突破的三方面关键技术,并进一步介绍有利于解决这些关键技术的以多视+深度表示的3DTV新模式,以及课题组对此新模式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3DTV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感知的快速自适应环路滤波算法,利用最小可察觉失真模型和Canny算子将最大编码单元进行分类,对不同分类区域进行自适应环路滤波(adaptive loop filter,ALF)的性能评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跳过所有非敏感平滑区域和敏感平滑区域耗时的ALF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视频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大大降低ALF编码复杂度,有效改善ALF性能.与现有高效ALF算法相比,该算法可在编码复杂度相当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主观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边缘模型基活动图象压缩编码方法中,图象初始帧被分为激励区和背景区.在每个图象组中,初始帧背景区的静态压缩是整个方案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DT)的表面描述算法,首先根据伪逆矩阵理论,采用最小二乘空间预测方法填充初始帧中的激励区部分,然后用DT算法剖分整个初始帧,最后获得少量待传特征点.传输时保证特征点收发的同序,克服了四点以上共圆带来的退化现象.实验表明,在压缩率近16倍时,重建图象质量仍可保持在30dB以上,主观图象质量也较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端需求,在多视点视频编码(multi-view coding, MVC)中融入视点可分级编码. 根据多视点视频序列的相关性确定基本视点以及各个增强层视点,并给出了合理的视点间预测的视点可分级视频编码.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法除支持视点可分级外,还提高了信噪比以及随机访问性能.  相似文献   
7.
面向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宏块级码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视频专家组针对多视点视频编码提出了JMVM参考模型,但该模型没有给出有效的码率控制方案. 该文提出一种多视点视频编码码率控制算法,分4 层进行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 先根据相关性函数在视点间合理分配码率实现GOP(group of pictures)层的比特分配,然后根据分层B图像比特分配策略实现帧层的比特分配,最后根据拉普拉斯率失真模型实现宏块层的码率控制. 与JMVC 1.0相比,该算法能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精确的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  相似文献   
8.
随机访问性能是评价多视点视频编码预测结构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通过计算解码路径的复杂度来衡量. 该文提出一编码端和解码端联合计算的方法,通过对视频序列实际编码情况的统计来更新解码时的参考图像列表,进而获取更准确的参考帧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参考帧,且参考帧数量比现有方法更少,能有效提高随机访问性能.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H.261/3 以及MPEG-1/2 标准中采用基于块的运动补偿,因只能描述像素块的平移运动,所以在低比特率运用时,会出现严重的块状效应及蚊式噪声;而当前的面向对象的运动补偿,大多在提取光流场的基础上,采用仿射运动模型.但光流场固有的孔径效应等缺陷,造成运动补偿的稳定性差及巨大的运算负载.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二次空间变换的运动补偿(MQST),能在图像简单空间分割的基础上,实现基于任意形状区域的二次空间变换运动补偿,图像预测结果较传统的块运动估计有较大的提高,且算法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1 .INTRODUCTIONTheoutstandingdifferencebetweentheexistingvideostandardsandtheapproachesofMPEG 4isthatthecompressedvideobitstreammaycontainshapeinfor mationwhichisoftenreferredtoasabinaryalphamap .Context basedarithmeticencoding (CAE)wasproposedforshapecompressionbyLangdonandRis sanenandthenadoptedinMPEG 4.[1 ] TheCAEmethodiswellintegratedintothecurrentMPEG 4schemesinceCAEisalsoablock basedapproach .Theblock basedsizeconversioninCAE ,however,showsvisuallyannoyingstaircase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