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假设的竖向及径向位移模式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通过力学推导,得到了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加固区桩体正应力、桩间土正应力、桩侧摩阻力、桩及桩间土压缩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对下卧层上附加应力的取值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程序间经常需要传送数据,本文介绍了在Delphi下传送数据的几种方法,并说明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短期老化对不同掺量木质素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基于针入度试验及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温度敏感性评价方法,对经过短期老化前后不同木质素掺量的沥青试样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木质素的掺入可有效降低基质沥青温度敏感性;采用复数指数法(CNI)评价木质素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更具优势,主要是木质素的掺入提高基质沥青的储存模量(G'),增加沥青弹性部分。相比于基质沥青,短期老化对于木质素改性沥青而言,并不是加快老化进程,而是使得木质素与沥青进一步增容的物理变化过程。为木质素改性沥青制备工艺确定与高温温度性评价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工业造纸废料在道路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基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了木质素改性沥青在光热耦合条件下微观界面的粘结性,通过高分辨率的光学显微镜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沥青胶浆体系表观界面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木质素改性沥青胶浆体系的界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沥青整体材料的固结能力,基于Ashida.M-α与Ziegel.K-β值随粉胶比及温度的变化关系可知,二者均随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意味着高粉胶比的改性沥青虽体现出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但却带来较弱的界面粘结性能。高粉胶比的改性沥青容易在光热耦合条件下出现界面相的分离与破坏。在中高温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由Cole-cole图可知各沥青胶浆体系的相容性良好,高温时表现出较强的粘弹性及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构造粒子波函数的新方法.首先给出了利用线性方程方法计算得到的同位标量因子的解析公式.然后利用杨图外积规则和盖尔范德基具体构造了SU(3)表示下的重子味道波函数,最后推广到描述包括粲夸克的SU(4)重子味道波函数.这一方法可以很容易推广到计算任意SU(n)表示的粒子味道波函数,并且使用同一方法也可以构造颜色空间和自旋空间的波函数.研究表明这一新方法对构造新的粒子波函数和进一步理解强子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使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答辩思路清晰,观点正确,正确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本文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总结了一些答辩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具有实战性、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征,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主要教学方法。本文通过介绍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到再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从而对对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虽然发展很快,但比较完整的、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对从2000年至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概念、测度方法、测度指标、各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研究工作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像采样单向陷门函数和盆景树下格的扩展及格基的随机化方法,基于格构造了一个代理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机下,基于平均情况的小整数解问题SIS(Small Integer S0lution)和非均匀小整数解问题ISIS(Inhomogeneous Small Integer Solution)的困难性假设,证明该方案在适...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主楼和裙房的桩长变化对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主楼桩长增加,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以及它们之间的沉降差减小,减小趋势趋于缓慢,对于基础底板弯矩,总体上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变缓;裙房桩长增加,主楼沉降量变化不大,裙房沉降量减小,裙房分担主楼荷载的比例增加,裙房倾斜先增加后变化趋于平缓,而主楼倾斜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