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咪唑与二溴烷烃为原料,两步法合成了5种新型咪唑类碱性双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考察了在醛与氰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咪唑类碱性双核功能化离子液体在Knoevenagel反应中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在其中以双-(3-甲基-1-咪唑)亚丁基双氢氧化物离子液体的催化糠醛与丙二氰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活性最好,其产物的收率高达93.2%,而双-(3-甲基-1-咪唑)亚己基双氢氧化物离子液体对研究中的类醛与氰基化合物的Knoevenagel缩合反应都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步法合成一种新型功能化双核磺酸类咪唑离子液体,并考察其在催化丁二酸与丁二醇缩聚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性能。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1H NMR)对双核离子液体催化剂及PBS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PB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催化剂)∶m(丁二酸)=1∶40,反应温度230℃,反应5 h,PBS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最高值8.1×104,熔点为113~119℃。  相似文献   
3.
对丙酮丁醇梭菌在以葡萄糖、木糖、蔗糖、混合糖、玉米芯酸解糖液分别作C源的P2培养基中的产丁醇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C源对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产丁醇有显著的影响;葡萄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最高达到13.50g/L,总溶剂为19.66 g/L;蔗糖为底物时,丁醇所占比例都在70%以上,丁醇产量可达12 g/L;木糖、混合糖为底物时,丁醇产量在10 g/L左右;只有丙酮丁醇梭菌14-28能利用玉米芯酸解糖液发酵产丁醇,丁醇产量为7 g/L.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动控制发酵设备,首先进行分批发酵实验摸索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JS-01的生长与代谢的基本规律,然后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的方法限制生长基质的浓度,测定了一系列(C  相似文献   
5.
气液混合时间和体积传质系数是气升式反应器设计和放大的重要参数。采用实验与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气液两相混合和溶氧过程开展研究。以欧拉-欧拉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k-ε及多尺度气泡(MUSIG)模型耦合Higbie渗透理论进行计算,对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的混合和氧传质进行CFD数值模拟。考察示踪剂进样位置和表观气速对混合时间的影响,并研究表观气速对体积传质系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示踪剂注射位置越靠近曝气区,气液混合时间越小,在一定表观气速下,混合时间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体积传质系数则随着表观气速的提高而增大,CFD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进一步验证了CFD数值模拟技术在气升式反应器设计和放大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以甘草残渣为原料,开展亚临界水萃取(SWE)甘草总黄酮及低聚糖的研究.由木质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及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结果表明:在亚临界水萃取甘草总黄酮过程中,甘草残渣中的木质纤维素存在溶出现象,且以半纤维素为主,并伴随低聚糖的生成;升高温度可促进木质纤维素解聚,从而提高甘草总黄酮和低聚糖的提取率,但长时间高温萃...  相似文献   
7.
碱土金属硫酸盐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醋酸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对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负载改性,在醋酸丁酯催化合成反应中考察离子交换树脂种类和金属盐种类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运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改性树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gSO4和CaSO4改性的树脂催化性能较好。MgSO4改性后树脂骨架结构变化不大,特征紫外吸收峰发生红移,MgSO4与树脂的磺酸基团发生配位,形成新的催化活性中心。MgSO4的最佳负载量为5%,比未改性树脂的活性提高了30.1%。Fe3+不会影响改性后树脂的催化性能,且改性树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性能仍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酶法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苯丙氨酸的分离提取对于促进酶法制备工艺的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利用络合萃取分配系数、分离选择性高的特点,对苯丙酮酸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转化体系中,L-苯丙氨酸的络合萃取进行了研究。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研究了水相平衡pH、萃取剂浓度和稀释剂的种类对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利用D2EHPA-正辛醇体系对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转化液进行了络合萃取研究,经4次萃取和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萃取率达到98.15%;经1次反萃,L-苯丙氨酸的收率达94.33%。  相似文献   
9.
考察E.coli JM001及其重组菌株E.coli JM002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性能。E.coli JM001在两阶段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通过在有氧培养阶段添加乙酸钠,即可提高丁二酸的生产能力,厌氧阶段的丁二酸收率可达84%,但会有较多的副产物乙酸和丙酮酸积累。以E.coli JM001为出发菌株,敲除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并导入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CK)基因,构建了重组菌株E.coli JM002,该重组菌株在两阶段发酵的有氧培养过程中不需添加乙酸钠,转厌氧后菌株也具有转化葡萄糖合成丁二酸的能力,丁二酸收率可达86%,副产物积累很少。  相似文献   
10.
初步探讨了利用Pseudomonas putida KT2442制备中长链聚羟基烷酸酯(MCL-PHAs)的工艺,考察了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在2.5 L发酵罐上采用高密度细胞培养制备以油酸为碳源,细胞干重达120g/L,MCL-PHAs质量浓度达40g/L,产物质量分数为34%,生产速率为0.965 g·L-1·h-1;以玉米油水解物为碳源,细胞干重达105g/L,MCL-PHAs达28g/L,产物质量分数为26.5%,生产速率为0.667 g·L-1·h-1.以玉米油水解物为碳源所得细胞浓度、产物浓度与以油酸为碳源所得结果比较接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