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普遍实行收费制教育的今天,2007年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出台,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短时间内即引起了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通过“免费”的举措,是否能真正吸引有志优秀青年报考师范类院校?焦点之二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将有附加条件,即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凡享受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学生,必须至少签定二年支援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协议。由此这一政策出现了双重的目的指向,即它究竟是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以加强一线优秀教师的培养;还是为了扶贫帮困,援助西部贫困地区的落后教育;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以其达到一项政策多种功能的目标?笔者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对这一新政策的实施状况,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进行全面剖析,同时就其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利弊作一深入探讨,这对于政策的完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了我国未来10年推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政策体系.这一教育政策体系的形成对于深化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以及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基于对<规划纲要>中所涉及的重大教育政策问题予以进一步完善的立场,特就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困境、制约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瓶颈等一系列涉及我国当前重大教育政策的问题,提出些许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以求教于教育领域的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今最富生命力的教育思潮之一,终身教育已经并将继续为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民众所关注。而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拓展而引发的学习社会及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在全国掀起了高潮。当前面临的困境是,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因理解上的片面性而导致的政策失误。为使我国在推进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重新对终身教育的基本范畴予以界定,进而对实践中出现的种种偏向予以清晰的审视,则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教师教育的重要政策。对30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进行简要梳理,不仅可以明了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而且可以清晰显示其价值取向的变迁轨迹,同时也还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如近年来出现的师范教育特色的弱化与泛化、教师教育主体性的缺失、教师教育公平性的诉求等。对这些问题的揭示与思考,不仅可以客观地把握教师教育政策的利弊与得失,同时也可为未来国家层面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虽然迄今关于建立统一的适用于任何国家的终身教育政策尚不存在、或者说尚不具备建立的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不存在共同遵守或实践的理念及原则.经过国际社会40余年的研究和推广,在终身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方面还是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识,例如,对于"终身学习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关于终身教育部分领域的再构建和组织化等.其议论的焦点和面临的主要课题又集中在对学校机能扩张的检讨,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关于民间团体的作用和功能的发挥,对国家权力作用的期待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换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和背景导致了这样一种转换?而随着名称的转换,又将会对当前的师范教育乃至教师培养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师范教育"的起源和特色人手,全面回顾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换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缘由,同时并对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深刻的剖析,以进一步明确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的作用、功能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 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社会繁荣与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教育的支持与支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理想,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同时,我国的教育政策也践行了一条"实利主义"的发展路线.其在为国家繁荣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却也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具体的表现是,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建设挂钩,学校的发展与升学率看齐.  相似文献   
8.
从古希腊"博雅教育"与中国古典"学习社会"理念等两个层面的分析与梳理入手,对现代"学习社会"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脉络作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若干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