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坡折带的识别标志、成因机制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总结了该区坡折带对于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以便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发育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构造活动是形成坡折带的主要因素.坡折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性演化或幕式构造作用相对应,也表现出多期性、幕式活动和差异性活动的特点,而且坡折带规模与构造活动大小有关.坡折带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坡折带附近是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规模较大的坡折带控制了多数地层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特点;坡折带在横向上可以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圈闭类型;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性剖面与地震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温宿凸起的油气前景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结果证实,乌什凹陷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3套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烃源岩热演化史及地面油苗显示证实本区有油气运移聚集的条件和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导致与逆冲断层伴生的挤压构造十分发育,以挤压背斜为主体的构造构成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温宿凸起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与塔北隆起连为一体,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近纪卡拉玉尔滚大型走滑断层将其与塔北隆起分开.温宿凸起被乌什和阿瓦提两个已证实被具有生烃能力的生烃凹陷所挟持,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同时存在碳酸盐岩和砂岩两类多个勘探目的层.乌什凹陷-温宿凸起无疑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解释 ,认为库车褶皱冲断带具有分带组合的构造特点 ,即由南侧的滑脱褶皱和北侧的断展褶皱相互匹配 ,实例有喀桑托开背斜与吉迪克背斜、吐孜麻扎背斜与大宛齐背斜、亚克里克背斜与米斯坎塔格背斜以及东秋里塔格背斜与亚肯背斜等 .除了南北分带、上下分层和东西分段特征外 ,库车褶皱冲断带还具有构造分块特点 ,自西向东依次可分却勒、克拉、迪那和阳霞 4大区块 .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油气聚集主要与侧断坡相关背斜有关  相似文献   
4.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石油运移散失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不整合面是斜坡背景下油气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对塔里木盆地斜坡背景下石油在不整合面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最终油相散失量达7.81%~11.51%,平均为9.66%,总体上反映出渗透率越高散失量越大及含油率赵高散失量越大的特点,散失量不受层间非均质或层内非均质的影响。据模拟结果估算了石油在运载层中的散失量,认为塔中隆起的油气主要是沿断层作垂向和矩距离侧向运移。  相似文献   
6.
羊塔克构造带位于塔北隆起的西端,属于库车油气系统的前缘隆起带。邻区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早期属塔北隆起、后期属库车前陆盆地前缘张性降起构造带的羊塔克、牙哈、玉东及英买7等构造带具有陆相(前渊凹的三叠-侏罗系源岩)和海相(被动边缘的寒武-向陶系源岩)双重油气来源,并肯有上部碎屑岩(构造)和下部碳酸盐岩(潜山)含油气的特点。据推测,羊塔克构造带除已发现的白垩系-下第三系构造油气藏外,尚用相应层系的地层油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日益追求着精神上的愉悦,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极大地满足着大众的这种需求.随着国内公益旅游实践的发展,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从时间、空间、主题、主体4个方面对国内公益旅游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公益旅游研究框架加以提炼总结.未来国内公益旅游研究应该以旅游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和方法创新,以系统化地提炼出国内公益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为目标,综合运用VEP技术、社会网络分析、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重点研究国内公益旅游的发展方向、演变规律等,结合典型案例探索未来国内公益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公益旅游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探索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求知的欲望.同时,运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泥岩是碎屑岩的一种,有孔隙度,也有渗透率,但因孔隙开度较小,其渗透能力极差。泥岩可以疏导地层水,只是疏导能力差而已。一些油井投产初期产出的微量水来自于储集层上下两侧的泥岩地层,而非原油溶解的地层水。异常地层压力是由突发地质事件所致,是一种暂时的压力状态,泥岩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其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