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9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泉砾石层的古地磁年代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青藏高原北缘的山前凹陷河西走廊内,晚新生代山麓相磨拉石酒泉砾石层和玉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对酒西盆地老群庙背斜剖面开展的古地磁测年发现酒泉砾石层底部年龄为0.84MaBP,不整合面年龄为0.93-0.84MaBP,揭示青藏高原北部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强烈新构造挤压隆升。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伊犁河谷海拔高度不同的两个晚更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位于海拔1400 m处的库尔德能布拉黄土剖面,其磁化率特征与黄土高原黄土相同,而海拔850 m处塔勒德黄土剖面的磁化率特征则与黄土高原相反.对两个剖面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造成两个剖面S1古土壤磁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末次间冰期土壤发育时期前者降水量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 TM遥感影像得到两期(1992年、2001年)1:10万土地利用图.基于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DEM,定量研究了该区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是草地和耕地,...  相似文献   
4.
武都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堆积了厚约17m的黄土地层,其间夹有多层厚度不一、发育程度不同的古土壤层.在剖面13.2~17m黄土中,野外可清晰的观察到6层古土壤.通过剖面磁化率、粒度、稳定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TL年代、CaCO3、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分析,认为它敏感而详尽地记录了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气候变化历史.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总体模型与中国中西部黄土高原、深海氧同位素及南极冰心记录一致外,还可以与格陵兰Summit冰心记录进行良好的细节对比,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记录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天山黄土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发育及北疆干旱化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天山北坡海拔2400-700m间不同高度的地貌面上分大片分成黄土,是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黄土在沙湾和石河子一带最厚,其中沙湾清水河出口河流最高 阶地上71m厚的黄土发育9大层浅褐色古土壤,其层序结构和特征与黄土高原古土壤非常相似。古地磁测定表明B/M界线位于69.5m深处的黄土L8底,推测剖面底部年龄约800ka前,指示准噶尔盆地极端干旱气候和现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雏形最迟大致于同时形成。高分辨率粒度古气候记录揭示出距今约650和500ka年前有两次显著的干旱化增强和沙漠扩大,然后逐步增强最终形成今天的环境格局。这些干旱化和沙漠扩大事件与中更新世全球气候巨大变化基本同步,亚洲内陆沙漠和干旱区大范围变化所导致的巨大环境效应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和中更新世系列气候事件发生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白水河冰碛物ESR测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白水河是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大通河的一条支流,在其谷口保存有形态较完整的冰川终碛,终碛剖面中有将该终碛垄分成两次冰川作用的一推积垄,此次用ESR测年技术对采自该剖面中的冰碛物进行了测年研究,推积垄前部上样品测得的ESR年龄为73.0ka,55.8ka;推积垄后部靠近推积垄的一个样品,测得ESR年龄为36.7ka,所测得的ESR年龄与终碛垄沉积的新老关系相一致,经过ESR测年结果的误差与其可靠性讨论并结合终碛垄沉积关系和推积垄前后的^14C年龄得出;推积垄前部的冰碛物为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与深海氧同位素的4阶段相对应;推积垄后部的冰碛物为末次冰期晚期所沉积的,可与深海氧同位素的2阶段相对应,此结论也进一步验证以往学者所得出的结论,说明冰碛物可以用ESR技术进行测年。  相似文献   
7.
在进一步研究金沙江河谷——水系发育的构造——气候机理基础上,认识到:山区深切河谷中普遍存在着大型堰塞现象: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频发及大暴雨等,在山高谷深的金沙江河谷中导致大型滑坡、崩塌或其他形式的外动力作用等,阻塞河谷水流,形成河谷堰塞湖,在堰塞体上游河谷形成静水沉积;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堰塞坝溃决,在其下河谷中形成更大更急水流,加速河谷下切速率与深度,导致更大地形高差;新一轮新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及大暴雨等,导致新一轮大型滑坡、崩塌等,形成新一轮河谷堰塞湖……如此多次重复,逐步加快与促进金沙江河谷——水系向现代形态演化,从而构成了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的一种外力动力作用。这一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山区深切河谷——水系形成与演化、工程建设选址评估和进行灾害防治等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河流地貌学研究的深入,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成为了国內外重要研究领域。首先对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国内外进展进行回顾与前瞻。金沙江可谓是山区河谷-水系演化的典型代表,以金沙江河谷-水系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为例,认为:河谷-水系变迁及环境效应实质上是区域性陆地地表环境演变的过程,也是深切河谷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演变形式,是中外地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立足于基于区域自然地理背景的河流地貌学研究,以河流地貌学为主进行自然和人文的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拓展性研究,系统全面地从地质历史和发生学角度分析研究山区河谷-水系及环境效应得到机理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将构造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层状地貌、河谷沉积等综合系统研究,将长时间尺度河谷-水系演化与现代地理过程、格局、特征、效应相结合,既揭示山区河谷-水系发育史,又构建现代河谷地域系统高梯度效应框架体系,突显流域系统演化和系统论的理论与应用,可促进河流地貌学的进一步创新,以及大江流域水系与河谷地貌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黄河-洛河地区地貌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河流阶地发育与地文期的理论分析了豫西黄河—洛河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特点和古地理环境,探讨了研究区的石山、黄土和河流地貌特征。提出:1)嵩山、熊耳山和外方山发育有四级古夷平面。嵩山的垂直地貌特征表现为以嵩山为中心,呈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的地貌格区。2)河洛地区三门峡孟津段黄河有四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拔河20 m,厚度2 m,上覆10 m厚黄土,其中冲积黄土厚5 m;第Ⅱ级阶地面河拔60 m,砾石层河拔40 m,厚度3 m,上覆8 m厚的冲积黄土和12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Ⅲ级阶地面河拔140 m,厚5 m,上覆20 m厚的冲积黄土和25 m厚的马兰黄土;第Ⅳ级阶地面河拔290 m,其通过黄土台塬、黄土丘陵与石质山地相连。Ⅰ—Ⅳ级阶地的基座均为Q_1三门组和Q_2陕县组地层。以最高一级阶地的出现为依据,说明本段黄河形成于晚更新世早中期,较兰州段黄河和晋陕段黄河晚。3)洛河有三级阶地,第Ⅰ级阶地面距河面5~25 m,砾石层上有8~10 m厚的冲洪积、坡积红色松散物;第Ⅱ级阶地面距河面50~65 m,砾石层上有15~20 m的洪积物覆盖;第Ⅲ级阶地面河拔95~115 m,砾石层厚20 m左右,其上覆盖5 m厚的洪积、坡积及5 m厚的马兰黄土。4)在研究颖水河谷平原(登封盆地)河流阶地地貌时,发现塑造盆地的堆积阶地有三级,距河面高程分别是300~320,370~400,450~500 m。在伊洛河下游盆地,有非常发育的河曲,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地貌长期发育和演化的产物。5)突破已有看法,认为可把范围在郑州以西、汜水镇以东,荥阳县城以北至黄河河岸的大片地区划分为残塬成因的黄土地形。  相似文献   
10.
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类型格局变化对于区域经济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CA-Markov模型对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县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2020-2025年的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990-2020年30 a间,元谋县的草地、水域、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增加速率最大;整体上,元谋县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但土地利用程度仍处于中等水平;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近30 a转换频繁,主要以草地转入,耕地转出为主;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0-2025年期间元谋县除草地、林地、水域、其他用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外,未来耕地、城镇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城镇用地面积在未来5年内的增长速率为11.05%,预测模型的Kappa系数为0.92,说明模型结果和转换规则可信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元谋县土地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