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和克里金插值法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首先给出了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和克里金插值法的原理,然后对这两种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进行了比较,其结论是克里金插值法的效果优于距离加权反比插值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高校CAD课程发生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以"专业实用化"和"技术应用化"原则对课程内容所做的改革与优化、在工程素质教育中所采取的"强化工程实践"、"注重综合应用"、"培养创新意识"措施,同时对所建立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课程教学地位、性质的确立方面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海上对接过程管道的受力分析,应用非线性梁理论建立了海上对接管道数学模型,探讨了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收敛准则。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海上对接过程中管道最大应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提吊阶段,管道应力迅速增大到较高应力水平;在管端调平对接阶段,管道最大应力变化较小,并呈近似线性上升,整体应力水平保持在管道提吊后期的较高应力状态;沉放阶段管道最大应力存在较大波动,并可能出现应力峰值,但管道整体最大应力呈下降状态。管道在沉放过程中的最大应力变化较大,若沉放控制方案不合理,管道的屈曲破坏极易发生在这个阶段。工程船的侧移与吊缆的释放协调配合,可有效控制管道的最大应力的波动范围。沉放阶段,横向水流明显提高管道的整体应力水平。因此,管道海上对接施工应尽量避免在大的横向水流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工业设计的产生进行了剖析。讨论了设计的起源、审美意识的出现、社会阶段与设计的关系、工业革命对于设计发展的作用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的两面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超短半径径向水平井转向机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困扰径向水平井钻进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钻杆弯曲转向前进运动困难,为此采用ANSYS仿真软件对转向器系统构成、滑道截面形状和轨迹、材料模型、约束载荷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仿真模型是可行的.分析了滑道阻力变化对钻进的影响.结果表明,钻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钻头中心线与校直中心线存在一定的角度,钻杆的前进轨迹偏离理论值,或与地层干涉或再次发生弯曲变形.钻杆与转向器滑道的接触状况变坏,阻力大幅增加也是导致钻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困扰径向水平井钻进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钻杆弯曲转向前进运动困难,为此采用ANSYS仿真软件对转向器系统构成、滑道截面形状和轨迹、材料模型、约束载荷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仿真模型是可行的,分析了滑道阻力变化对钻进的影响.结果表明,钻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钻头中心线与校直中心线存在一定的角度,钻杆的前进轨迹偏离理论值,或与地层干涉或再次发生弯曲变形。钻杆与转向器滑道的接触状况变坏,阻力大幅增加也是导致钻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径向井滑道导入段是径向井转向器滑道的组成部分。当钻杆初始通过转向器时,导入段诱导钻杆发生弯曲。当钻头离开导入段后,导入段与钻杆不再接触。导入段轨迹设计要求导入段对钻杆的阻力小,阻力波动小。通过分析钻杆在导入段的受力,建立了钻杆导入段阻力与导入段轨迹之间的微分方程,采用多项式函数逼近该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真解的方法,研究了直线型、抛物型及三次多项式导入轨迹的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导入段轨迹设计应以抛物型或三次型曲线为主;运用局部坐标法设计的三次型导入轨迹,可以达到实际操作对导入轨迹阻力波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局部归一化的人脸光照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光照变化是影响人脸识别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人脸图像中的光照变化问题,采用图像局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人脸进行光照处理,提取光照不变性特征,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归一化算法可以使图像保持正常光照条件下具有的局部统计特性,对消除光照影响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浮式钻井平台钻柱升沉补偿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半主动浮式钻井平台钻柱升沉补偿方案,将被动补偿能耗低和主动补偿精度高的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在仿真基础上,设计并搭建升沉补偿试验台,进行被动、主动和半主动的升沉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蓄能器的半主动升沉补偿系统收敛速度快,性能稳定,补偿效果较好,可以补偿平台97%的升沉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定向井弯曲钻柱的钻进状态,以造斜井段中初弯曲钻柱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非线性力学模型,构造动态接触模型,探究接触状态,并对动力学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仿真过程动态响应,考察钻柱不同位置处静动态特性差异,并与直井钻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弯曲钻柱两侧工作于高应力状态,随曲率半径增大钻柱应力幅值、挠曲变形单调增加;下部交变作用较明显,其接触状态由碰撞变为摩擦,动态特性与直井相似,中上部钻进状态平稳,弯曲状态对其屈曲变形有抑制作用;随载荷的增加钻柱呈螺旋钻进状态,屈曲失稳将由下部产生并向上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