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自然科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源GSH对NaCl胁迫下二色补血草盐害缓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外源GSH处理不同盐浓度下生长的泌盐植物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Bge,Kuntz),比较处理前后活性氧清除系统中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GSH可以明显提高补血草活性氧清除系统中SOD、CAT、APX、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降低MDA和O2^-的含量,从而降低了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缓解盐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表明二色补血草的抗盐性与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提高具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钢-聚丙烯粗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弯拉性能影响,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得到不同掺量(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分别为0、0.5%、1.0%、1.5%)组合下的荷载-挠度曲线,从试件破坏形态、抗弯强度、弯曲韧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且利用单掺纤维拟合公式引出一个可行性较高的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混杂纤维UHPC微观结构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钢-聚丙烯粗纤维的掺入显著提高了UHPC的抗弯强度,提高幅度为17.8%~101.2%;同时利用提出的模型发现混杂纤维的协同效应在总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5%~2.0%时呈现正协同效应,并在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时取得最好的正协同效应;另外,与不掺纤维的试件相比,钢纤维与聚丙烯粗纤维的加入分别使基体试件的初裂韧度提升了51.8%~98.2%与33.9%~48.2%,同时在钢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和聚丙烯粗纤维掺入体积分数为1.0%的搭配比例下,对UHPC弯曲韧性的改善效果最优,进一步验证了纤维协同效应评价模型;最后在微观层面揭示了纤维混杂产生的协同...  相似文献   
3.
夷平面研究的再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之久  李德文  冯金良  刘耕年 《科学通报》2001,46(21):1761-1767
评述了近几年夷平面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的进展。限制性夷平面、岩溶夷平面、化石夷平面、风化壳与环境演化的研究和对风化壳的测年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夷平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指出,今后不动声色 论在夷平面变形、夷平面的原始高度、夷平面的识别和对比的研究上都需要不断的深入,但将夷平面与风化壳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仍是未来研究夷平面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数居世界首位。目前治慢性肝炎药物主要有三大类:抗病毒剂、改善肝功能药、免疫调节剂,但尚无真正有效的药物。因此迫切需要研制治肝炎新药。如何加快治肝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作者认为:(1)应当加强从中草药发扬治肝炎药,中医治肝炎有不少方剂,从中挖掘有效药物的可能性很大;(2)加强抗肝炎病毒药的研究,而且需要设想新的阻断病毒复制的靶点;(3)开辟从免疫学途径寻找治慢性肝炎新药,为此需要建立新的动物模型;(4)提高临床药理研究水平,应当推行双盲法,严格化验操作,减少人为误差;(5)加强治肝炎药基础理论研究,为研制更有效的新药开辟新思路。通过以上诸方面的努力,为慢性肝炎病人打出好的新药。  相似文献   
5.
岩体结构面对岩体稳定性和渗透性有着重要影响,是决定深部地下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井下电视技术获取的钻孔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4,YOLO v4)的岩体结构面识别方法,并计算识别岩体结构面的几何参数.首先,采集图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以某隧道工程为案例,使用智能钻孔光学成像仪采集4号和6号钻孔图像,筛选含有结构面的钻孔图像进行标注以建立Ground truth数据集.从中随机选择数据集的70%作为训练数据、10%作为验证数据、20%作为测试数据,并对训练数据集使用数据增强处理.接下来使用CSPDarkNet53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构建YOLO v4模型,并采用试错法获取最优参数进行模型训练.利用测试集生成P-R(Precision-Recall)曲线来测试最终的模型训练效果,结果显示P-R曲线的平均精度达0.87,这表明YOLO v4训练结果较好.最后,将定位的结构面采用Canny算法通过拟合上、中、下正弦曲线函数获取岩体结构面边缘,并依据正弦函数的系数计算结构面的4个几何参数(倾向、倾角、深度和张开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高山第四纪冰川之确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之久  杨健夫  刘耕年  宋国城  王鑫 《科学通报》1999,44(20):2220-2224
查明中国台湾雪山主峰区有 3套不同时期的冰川遗迹 ,如冰斗湖、冰坎、大型磨光面和擦痕以及冰碛垄等 .分别命名为山庄冰阶 (末次冰期早期 ( 44 .2 5± 3.72 )kaBP)、水源冰阶 (末次冰期最盛期 ( 1 8.2 6± 1 .5 2 )kaBP)、雪山冰阶 (末次冰期晚期 ( 1 0 .6 8± 0 .84)kaBP) ,尤其以早期冰川规模大为特征 .澄清了学术界近 6 5年来对中国台湾山地有无冰川作用的怀疑 ,为全球变化研究增添新内容 .  相似文献   
7.
气候楔状体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在地层中保存的楔状沉积物。其形态、规模、沉积物质特征各异。在中国北方、气候楔状体分布的南界大致在37°30′N,西界为107°20′E左右,在此以北、以东广泛发育着不同类型的气候楔状体。换言之,在这个区域内气候楔状体存在形态上和沉积特征上的差异。根据楔状体的充填物质特征可将中国东北、华北气候楔分为三类:1、冰楔;2、冰楔假形;3、砂(土)楔。三者都是不同气候作用的产物,同时存在着时间上的继承性。一般认为,气候楔状体的形成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的地区.在相对湿冷的环境下利于冰楔和冰楔假形的形成;相反在相对干冷的环境下利于形成砂(土)楔。在中国东北、华北以上三种类型的楔状体在空间上存在着东西差异。大兴安岭以东冰楔、土楔分布较多,以西砂楔为主。楔状体类型的空间差异反映出中国北方在晚更新世晚期东部湿冷而西部干寒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线签名验证作为一种个人识别手段的可行性,並在深入分析本系统所采用的签名笔动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签名过程个性特征的抽取手法及验证最佳■值的计算公式。实际签名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较签名的字形识别方法(如人工识别、计算机图象识别等)具有低的成本、高的正确率和便于在微机上实现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联词和扩展规则的敏感词库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网络敏感信息的传播,以及对互联网信息发布的监控,提出了一种敏感信息关键词库. 此敏感词库主要针对目前网络技术环境与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式,采取基于广义jaccard系数的相关度算法计算敏感关键词的关联词,以及基于扩展规则的关键词扩展词设计敏感词库的结构和功能,并采用Java网络编程和MySql数据库实现. 根据借助于敏感词库的网络敏感信息检索,实验结果表明,网络敏感信息检索可靠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的石英砂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物中石英砂进行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 获得海洋性山岳冰川沉积的标志性形态特征如下: 尖锐的棱角状颗粒形态占绝对优势, 边棱尖锐、表面起伏度高; 大型-中型贝壳状断口极发育, 多见平行解理面、阶梯状断口; 具有标志冰川磨蚀作用的擦痕、新月形凿口和压裂深坑有明显的化学溶蚀和沉淀形态, 如溶蚀坑、溶蚀沟, 硅质薄膜、硅质球和黏土矿物。结果表明海螺沟冰川具有强烈的侵蚀作用, 机械压碎、研磨在侵蚀和搬运过程具有绝对优势;同时海螺沟冰川底部存在丰富的冰下融水, 起到化学溶蚀和沉淀的作用。石英砂表面结构统计分析结果与河流、湖泊、海岸、风沙等沉积明显不同, 与青藏高原、南极等地大陆性冰川沉积分析结果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