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4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利用Lyapunov函数研究具变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指数稳定性,获得新的判据,利用重合度理论得到了该神经网络正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郑州机场1998~2005年的大风天气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郑州机场飞行的冬春季大风成因及一些特征进行了分型,并提出了2种典型大风天气形势的一般预报思路,以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从而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立型对数种群模型     用重合度理论,获得了至少存在一个周期正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二元非线性时滞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大阈值及临界阈值情形的渐近行为与全局指数稳定.特别是对临界情形建立了解趋于各平衡点的充要条件,其结果对相关文献的结论作了较大推广.  相似文献   
5.
利用Mawhin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结合合作分析中的不等式技巧,研究一类更切合实际且更一般的应基于比率且具有Machaelis-Menten型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动力学模型。获得了系统周期正解全局存在的充分条件,其结果推广了某些相关文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以Li4Ti5O12,Ni(NO3)2·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化学沉积法与热分解法相结合制备一系列Li4Ti5O12/NiO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X线能谱仪对所得材料进行物理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4Ti5O12/NiO (5%)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循环可逆性能,适量的NiO可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2.5~0.1 V的电压范围和30 mA/g的电流密度下,30次循环后,Li4Ti5O12/NiO(5%)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放电比容量为228.3 mA·h/g,与Li4Ti5O12相比,提高了23.8 mA·h/g;Li4Ti5O12/NiO(5%)复合材料中的NiO没有阻碍电极反应中锂离子的迁移,且提高了Li4Ti5O12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降低了电极的极化.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一类一阶非线性具偏差变元微分方程,研究其解的渐近性质与振动性质,获得了所有解振动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8.
两类双阈值二元神经网络模型的渐近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考虑两类双阈值二元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具变号型初值解的渐近行为。结果表明:对大阈值情形,模型有唯一平衡点;对临界阈值情形,模型有两个或三个平衡点。进一步,在临界阈值情形,对时滞τ、阈值σ及初值Φ建立了保证系统趋于不同平衡点之一的充要条件。这些结论对相关文献作了较大推广。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锰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nSO4和K2S2O8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制得MnO2并制成电化学电容器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结构形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MnO2电化学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棒聚集而形成的纳米α-MnO2。充放电曲线由于电极在0.53V和0.36V(vs.Hg/HgO)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发生了明显弯曲,这有利于比容量的提高;在10^-3~10^4Hz频率范围内,阻抗曲线在0.2Hz以下出现“电荷饱和”,说明电极材料中储存的大部分电容量可得到利用,有效能量为48.3J/g,电极具有良好的倍率特征,其频率响应时间为12.5s;在低频区电极过程由阻挡层扩散控制,比容量可达到151F/g,但随着频率增加,比容量快速下降,100Hz以后比容量开始趋于0。  相似文献   
10.
中立型时滞微分差分方程正解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正负系数中立型时滞微分与差分方程,分别获得了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推广了相应文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