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2篇
  201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1932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中国旧日对於历史之见解,中国历史可截然分为两时期,即所谓三代以上及三代以下。所谓三代以上之时期,乃一完全黄金时代。在其时社会之各方面,皆完全为理想的。至於三代以下,则完全为一堕落时期;在此时期中之各时代,其距三代愈远者,其堕落愈甚。邵康节之皇极经世,即此种见解之最有系统的表现也。近日依吾人对於历史研究之进步,此种见解,已完全不能存在。近日吾人皆知,所谓三代以上之社会之所以似为完全理想的者,乃因古人已将其理想化也。古人所述三代以上之社会,多非历史,而实即其政治或社会理想。现此已为一般人所共喻,不必再烦详说。 本…  相似文献   
2.
老子通证     
老子这部书可以说是最容易讲,也可以说是最不容易讲。怎么可以说是最容易讲呢?因为老子里面全是些简而不明的格言;因其简而不明,所以无论提出任何一句,我们都可以随意发挥,作一篇洋洋大文。中国原有注释老子的书,真是汗牛充楝,其中十有八九是以老子的格言为题目而自己借题发挥。近来西洋人讲老子的人也不少。据陈铨先生的调查,只德文译本的老子,已有四十种以上。这些译本,大概也是把老子随意解释的多。经这许多随意解释,於是老子遂成为讲修练的书,讲用兵的书,讲阴谋的书,讲无政府主义的书,讲社会主义的书;讲进化论的书,讲尼采哲学的书,讲柏…  相似文献   
3.
4.
原儒墨补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儒家出於文士,墨家出於武士:换言之,即儒家出於儒;墨家出於侠。但儒之一字,在晚周较早的书中固常见,而侠之一字则在晚周较晚的书中,方始见。如果在晚周较早的书中,未见侠字,我们何能断定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即有侠?如果我们不能断定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即有侠,我们何能说墨家出於侠?这一点我们须首先讨论。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所谓侠或侠士,本来是指以帮人打仗为职业之一种人。我们现在所需要者,是证明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有这一种人。只要在墨子以前或其同时有这一种人,我们在原儒墨一文中所持之见解,即仍可持之。至於此种…  相似文献   
5.
公孙龙哲学     
本文承金岳霖先生指正数处,谨此致谢。 汉人所谓古代哲学中之名家者流,战国时人称曰“辩者”,(见庄子天道篇,下篇)或曰“刑名之家”(见战国策赵策)。普通谓辩者之学“,合同异,离坚白”。盖辩者中实分为二派。一派“合同异’”,一派“离坚白”;前者以惠施为首领,後者以公孙龙为首领。 庄子天下篇所述惠施十事,皆以“至大无外”之观点,指出一切区别之为相对的,而归结于“ 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此“合同异”也。庄子之学,如齐物论及秋水篇所说,亦从“道”之观点,指出一切区别之为相对的,而归结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然庄子又言:…  相似文献   
6.
7.
人生的境界     
正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的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的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的了解。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  相似文献   
8.
原儒墨     
(一)本篇所时论之问题 (二)论儒不必与殷民族有关 (三)殷周文化共同问题 (四)论儒之“古言服” (五)论儒与“商祝”。 (六)论周易 (七)论三年之长 (八)论殷民族有无“县记” (九)论孔子是否“舆殷商有一种密切之关系” (十)论儒之起原 (十一)论儒侠 (十二)墨家之起原 (十三)论儒侠之共同道德 (十四)论墨家与普通侠士不同之处 (十五)论儒家墨家之教义之社会的背景 一本篇所讨论之问题 民国十六年,我在燕京学报发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燕京学报第二期)在那篇论文里,我说:“本篇的主要意思,在於证明孔子果然未会制作成删正六经。即今…  相似文献   
9.
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初版 全书(上下两册)五百五十面定价四元八角(纸面) 冯先生的中国哲只上册初出版的时候,我会对它发表过一些意见。(见廿年五月甘五日及六月一日的大公报文学副刊)最近,此书全部出世,学报编者以书评见属不免对下册补说几句话,虽然可说的话并不多。下册出版之前我会有预碛的荣幸,当时读後的感想,会和冯先生说过的、现在不想再说,因此可说的更少。 冯先生的普分为两篇并不是偶然的。这根据於他对於中国哲学史的一种看法。他以为中国哲学史天然地可分为两个时代: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Z换句话说,即大体上不以传…  相似文献   
10.
(一)论名家之起原 (二)论法家之起原 (三)论阴阳家之起原 (四)论道家学说所受隐士人生态度之影响 (五)论刘欢诸子出於王官之说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道家之学即出於隐士,已详於余之中国哲学史中。此外阴阳家者流,出於方士;名家者流,出於辩士Z法家者流,出於方术之士;当别论之。”本为即继续庐躯讨论此诸家所自出。读本篇者须先看原儒墨,(原儒墨一文,见水学报第十卷第一期) 一论名家之起原 在原儒墨一文中,我说:“名家者流;出於辩士。”依现在我的意见,辩士一名,虽为先秦书中所常见,但似指一般“能说会道”之人;而非社会上确有一种人,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