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酸性条件下,苯酚对溴酸钾氧化甲基橙的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苯酚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灵敏、快速、操作简单,方法的范围为0.40-3.0 μg/mL,检出限为0.18μg/mL,对1.0×10-3μg/mL的苯酚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44%,对空白溶液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是3.32%.应用于水样中苯酚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去除血清和生长因子条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s)凋亡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中国蜂胶(6.25、12.5和25μg/mL)对膜整联蛋白β4的影响.不同浓度的中国蜂胶分别处理VECs3、6、12、24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膜整联蛋白β4的表达.结果表明12.5和25μg/mL的中国蜂胶在6h和12h显著降低膜整联蛋白β4的表达,3h和24h对膜整联蛋白β4的表达影响不显著.揭示中国蜂胶对膜整联蛋白β4的影响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膜整联蛋白β4可能参与中国蜂胶抑制VECs凋亡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爆发的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事件给我国的扇贝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国家“973”课题组在该病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研究及单抗免疫学检测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红蛋白的表达、分离纯化和谱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神经红蛋白(NGB)的基因表达、分离纯化和谱学表征. 将载有NGB基因的pET3a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plys细菌, 于TB培养基中进行表达, 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0%左右. 依次经硫酸铵分级沉淀, 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 Hiload16/60 Superdex 75凝胶过滤柱和Hiprep 16/10 Q FF 阴离子交换柱纯化, 得到了电泳纯的血红色可溶性蛋白. 电喷雾质谱测得其分子量为16930.0 Da.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 还原态的NGB在425 nm有一强吸收峰, 在531和559 nm处有弱吸收峰, 它们可分别归属为金属卟啉的γ,β和α吸收带, 氧化态的NGB在413 nm处有强吸收, 则对应于金属卟啉的γ吸收带, 是电子在卟啉环中非定域化π电子的轨道跃迁(π→π*)的结果. 荧光激发谱最大波长为281 nm, 发射谱最大波长为338 nm. 圆二色谱表明其二级结构为典型的a螺旋结构, 在410 nm处有一血红素正峰. 酸稳定性研究表明, pH>4时蛋白稳定.  相似文献   
5.
制作成年Wistar大鼠颅骨标本,观察听泡大体形态及位置;打开听泡,观察内耳主要结构.进一步在活体上选择耳后手术径路,观察大鼠听泡位置,了解耳后内耳进路的手术标志.结果发现,大鼠听泡体积较大,听骨及内耳结构主要集中于听泡前;在活体上取其耳后切口,寻找茎突样结构,经听泡后壁可顺利进入听泡,不会损伤重要结构,可清楚地观察到内耳主要结构以及蜗神经、内耳门等相连结构,为内耳的耳后进路注射以及内耳门进路蜗神经核注射提供了相关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10只马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些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仁体对外膝体视觉信息上传和处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在10只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 ̄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此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  相似文献   
8.
利用碳纤维电极在体(invivo)恒压伏安法检测大鼠纹状体(CPu)内由电刺激前脑内侧束(mfb)所引起的DA释放,探讨急性腹腔注射尼古丁对纹状体内多巴胺(DA)动态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尼古丁可导致CPu内的DA刺激-释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其中0.6mg/kg的尼古丁可明显降低DA的释放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