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通过对过程与工艺的合理设计,以二茂铁为催化剂、甲苯为碳源,在N2保护气氛中,通过分段程序升温均相共蒸发碳源与催化剂的混合溶液,实现了竹节状纳米碳管的一步催化合成.生成的竹节状纳米碳管相互缠绕少、离散程度高,外层管壁由连续的石墨片构成,内腔有曲率一致,但长度分布不等,厚度小于管壁的间隔层,管径均匀,直径约20~40 nm,具有较高的石墨化度,微晶尺寸约116 nm.研究还依据实验事实,对竹节状纳米碳管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根据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工艺特点,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有限元模拟,得出了反应器内以及试样表面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且获得了反应器内反应物浓度与沉积产物间的关系.结合实验分析,验证了SiC涂层晶粒尺寸的变化和沉积形貌的演变是由于反应气体浓度分布随位置变化造成的:沿着反应气体流动的方向,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沉积得到的SiC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沉积形貌由堆积岛状到颗粒状再到晶须状逐级演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压烧结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以SiC为过渡层的聚四氟乙烯(PTFE)自润滑复合涂层,同时对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制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为0.155,微大于纯PTFE涂层的摩擦系数(0.105-0.16),小于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0.18~0.23),且其摩擦性能更稳定,磨损量约为纯PTFE涂层磨损量的1/50,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不同位置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相组成以及厚度进行了测试,推导出了沉积位置与反应气源过饱和度的定性关系,分析了反应气源过饱和度对SiC涂层形貌、晶粒尺寸以及涂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着沉积炉内气体流动的方向,反应气源的过饱和度逐渐降低,沉积所得pSiC涂层形貌由颗粒状向须状转变,晶粒尺寸与涂层厚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步包埋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Cr-Al-Si涂层.采用XRD、SEM和EDS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断面元素分布,测试了双涂层碳/碳复合材料试样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SiC/Cr-Al-Si涂层主要由SiC、AlCr2Si及Al4Si2C三相组成,厚度约为120μm,无穿透性裂纹;与一步包埋法所得SiC涂层相比,SiC/Cr-Al-Si涂层碳/碳复合材料试样的抗氧化性能有所提高,该涂层试样氧化12 h后的失重不超过5%.两步包埋法所得SiC/Cr-Al-Si涂层表面存在微裂纹,并且包埋过程易于使Cr-Al-Si合金成分扩散到SiC涂层内部,从而无法形成内SiC涂层、外Cr-Al-Si涂层的双层涂层结构,降低了Cr-Al-Si合金涂层对C/C复合材料基体的高温氧化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