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提高热连轧粗轧宽度的控制精度,以攀钢热轧板厂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并将其用于热连轧粗轧宽度预报,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科学选取学习样本,解决了由于样本多、学习速度慢的问题.实测数据运算表明,这种方法可避免神经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带钢粗轧宽度的预报精度控制在6 mm以内,并且训练速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神经网络结构也得到优化,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厚板轧制力预报过程中,为防止自学习系数沿着厚度层别发生跳变,提出了中厚板轧制力自学习过程层别跳变的自整定方法.针对厚度层别表中的每一个厚度节点计算其半宽带,然后根据半宽带计算厚度节点的有效区域,最后找到当前轧制厚度的有效区域并确定它所对应厚度节点的权值,从而得出自整定后的自学习系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轧...  相似文献   
3.
在中厚板宽度控制中,为了提高不同展宽比条件下的产品矩形度,提出微减宽轧制技术.通过分析不同展宽比条件下的展宽变化规律及横向流动因子与展宽系数的关系,建立宽度形状函数,然后根据宽度形状函数计算出沿着长度方向上各个点的狗骨回展量,根据该回展量得出立辊变辊缝减宽轧制曲线.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产品成材率有了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粗糙集的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在层流冷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卷取温度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传统数学模型进行描述,而层流冷却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尤其是对于低温卷取的温度控制,难以用数学模型精确表达.以攀钢热轧板厂层流冷却系统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采样数据的决策表,运用粗糙集理论将采样信息表进行模糊语言化,依据适合实际应用的语言数据关联规则支持度和可信度,通过属性约简,剔除冗余规则,挖掘出隐含的关联规则,通过动态的模糊模型的建立,优化传统层流冷却数学模型.实测数据运算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原模型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提高1%~2%,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热连轧粗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换钢种、换规格及换辊后的首块带钢宽度设定模型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协同随机森林(PCA-RF)算法的宽度预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样本合理分析,通过计算特征值、主成分贡献度及累计贡献度进行特征选择.在PCA筛选的变量数据集上训练最佳随机森林宽度预测模型.同时,使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K-最近邻(KNN)模型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实际应用表明,PCA-RF各道次宽度模型R-squared值控制在99.9%~1,且96%以上样本点预测误差在-5~5mm,从而证明该模型实现了换钢种、换规格及换辊后的首块钢宽度的高精度预测.  相似文献   
6.
热连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实测数据的处理方式影响到模型自学习的精度,最终影响到产品的控制精度.为解决此问题,建立了针对实测数据的多样本处理策略,采用变异系数的方式排除了高离散性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映射的方式将采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同步,最终获得了高可信度的自学习源数据,大大提高了模型自学习的有效性及预报精度.将该多样本处理策略应用到国内某热连轧生产线的精轧机组,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带钢头部的轧制力预报精度达到了233%,满足了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