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PIV、热线风速计和红外热像仪对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的流动特征和冲击靶板的对流换热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孔型对平板气膜冷却的影响,针对圆形,扇形,水滴形,收敛缝形四种气膜出流孔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圆形孔、扇形孔和水滴形孔气膜出口下游出现从中心向上抬升的反向旋转涡对,将主流燃气卷吸进来;收敛缝形孔在侧向的扩张型面使得气膜出流在展向的覆盖更为均匀,这有效地阻止了高温气体的侵入;在相同吹风比下,收敛缝形孔在气膜出口附近区域的平均绝热冷却效率则明显要高于其余三种孔,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这种差距越发明显;孔型对对流换热系数增强比的影响区域仅局限在邻近气膜孔出口大约7倍气膜孔径的范围内。 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粒子图像测速仪、热线风速计和红外热像仪对狭缝喷口自耦合射流的流动特征和冲击靶板的对流换热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紧邻喷口的法向距离内,涡对周期性地生成、破碎和融合,在某个法向距离上形成较为稳定的连续性射流;随着自耦合射流的发展,呈现在喷口短轴方向急剧向两侧扩展、而在喷口长轴方向先收缩后缓慢扩展的流动特征.激发器存在两个谐振频率,使得自耦合射流的速度和涡量比较大,其中高频谐振频率效果更好;实验得到的两个谐振频率在数值上与理论分析有一定差异,低频谐振频率相对差值更大.与常规射流冲击冷却相比,自耦合射流冲击作用下的靶面对流换热系数同样具有随冲击间距增大而先逐渐增大、后逐渐衰减的变化趋势,但最佳冲击间距值却明显高于常规射流,而且自耦合射流的作用范围大,表明自耦合射流具有强的夹带能力和穿透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