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桂林冲口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查明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渗滤液组分弥散迁移物理和数学模型,利用求得的各组分源强预测了垃圾填埋环境影响时间尺度内各保护目标距离上的组分浓度水平,并对结果做了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云南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特点,按照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云南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纵向岭谷区14个地、州、市的生态安全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云南纵向岭谷区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水量变化、产业结构、人口素质、水土流失率和开发土地比例是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纵向岭谷区内各区域和流域之间生态安全状况存在差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较高的区域和流域分别是西部地区和怒江流域.针对各个地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的不同,该区域应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管理,保障自然、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环境背景元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环境背景数据的分类编码、元数据标准、元数据工具软件展开研究,表明在分类编码的编制中应强调环境背景数据位置信息的浓缩与提炼,应贯彻分类为综合服务的原则.对分类编码与数据字典要区别对待,分类编码要赋予较强的概括能力,并成为元数据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分类编码是挖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元数据信息的检索门槛;分类编码、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库结构的整合则从概念层面提供了元数据库主中心和分中心的集成方法;元数据工具软件的功能需求应定位于其所将要依托的社会群体,并以此为基础诠释了元数据工具软件功能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0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以及该区1:50000DEM数据,通过GIS地图代数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和海拔因子与水系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为干扰的空间格局,将人为干扰与纵向岭谷区通道的空间分布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低海拔、水资源丰富的河谷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具有以河流为中心规律性分布的特点,土地系统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递变性;(2)以海拔因子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和人为干扰强度变化的角度,将纵向岭谷区分为4个海拔层,不同海拔层内,土地利用和人为干扰作用存在差异;(3)纵向岭谷区人为干扰空间分布不均匀,会对河谷的通道效应产生阻隔作用,形成4个具有阻隔作用的潜在区段.  相似文献   
5.
生态退化诊断是生态修复的基础和前提。为提高浑善达克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效率,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的理念,构建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功能区生态退化程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重度退化区域增加了30701km2,中度退化区域减少了35418km2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正蓝旗和多伦县;轻度退化、临界和稳定状态分别增加了1885km2、2826km2和5.82km2,主要分布在丰宁满族自治县、沽源县和张北县;其他旗县生态环境质量以中度退化为主,未发生明显变化。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开发布局、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减轻草场放牧压力以及开展合理的生态建设,是提升浑善达克生态功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区域生态学核心理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区域发展一体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亟需完善区域生态保护理论,建立区域生态学学科体系.本文基于区域生态问题特征,提出"生态供体-生态受体双耦合""生态格局-过程-功能三位一体"和"生态承载力与区域发展相适宜"三大区域生态保护核心理论;指出在生态域内,生态供体和生态受体之间格局完整、过程连续和功能匹配是区域协调的基本特征,建立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宜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人居适宜性,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关键.该研究为解决当前的区域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纵向岭谷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IS手段和统计方法相结合,选择地貌因子和气候因子,研究各类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度和函数形式,并通过人口分布影响因子法模拟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自然地理要素对纵向岭谷区人口的空间格局均具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影响形式存在差异.地貌因子和交通网密度对人口分布影响较为强烈,而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研究区人口分布影响甚微;人口分布与海拔和交通网密度分别呈现负线性和正线性相关趋势,水网密度和坡度对人口分布分别表现为指数和对数的函数关系;(2)受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在纵向岭谷区的分布不均匀,具有整体零散,局部集中的特点,在纵向岭谷区中部形成人口高密度分布带,在东南部形成人口高密度片区;(3)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人为活动指数(HAI)具有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人为活动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4)人口密度提高导致植被指数NDVI降低.  相似文献   
8.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规模等的科学分析、预测与评价,综合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与辖区内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一致,是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市自然资本的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生态足迹需求为1.5403 hm2/人,三角洲整体及9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占总生态足迹需求的72.67%,位居第一位.珠江三角洲生态足迹供给量最少的地区为佛山、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及9市均存在生态赤字,珠江三角洲人均尚需要生态足迹1.14 hm2/人.具有多种较高生态服务功能的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废气(CO2)吸收用地的供给均远远小于需求,包括林地在内的生物生产用地正在以较高的速度流失.受工业化程度的影响,化石燃料的供需状况是影响各地区生态赤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50%和70%的链霉素生产废水15d内对斑马鱼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肌肉SOD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体积分数50%实验组SOD活性达到最大值30.56U/mg。体积分数70%实验组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体积分数30%和50%实验组MDA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在第6天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3.04%和47.50%,第12天和第15天,MDA活性都高于对照组。暴露期间体积分数10%和70%实验组的MDA活性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鱼体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在暴露过程中变化明显,该链霉素生产废水已经对斑马鱼产生了氧化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