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阿卡孜岩体发育在西昆仑地区叶城县境内的阿卡孜大阪北侧。阿卡孜岩体不仅是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的产物,也是大规模陆内造山作用开始的标志。通过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其SiO2含量(63.68%~74.83%)较高,富钾(碱总量8.25%~9.02%)。里特曼指数2.14~3.25,属钙碱性岩系。铝指数在0.97~1.05之间,为铝饱和型花岗岩。其Rb、Th、Ce、Sm富集,Ba、Nb、Hf、Zr及Yb亏损。稀土元素丰度总体偏高(∑REE=(166.14~992.1)×10-6),斜率(La/Yb)N=10.85~30.45,为轻稀土富集型具微弱-强烈Eu负异常(δEu=0.16~0.77)。该岩体的化学成分在S型花岗岩区,微量元素比值K/Rb=206.5~278.1,Rb/Sr=0.72~3.83,Rb/Li=10.98~38.98,均属同熔型花岗岩。综合判定其形成环境为板内同碰撞期—造山晚期,岩体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