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郑姚闽  牛振国  宫鹏 《科学通报》2012,(15):1371-1377
基于我国国情,我们提出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价方法,利用目前在国家尺度层面可以获取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数据和全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对我国91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做了初步评价[1],有一定的科学价值[2]和现实意义[3].杨军等人[3]根据国际上提出的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体现了作者基于全球学术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科研见解,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中国政府圈地式抢救了大批湿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但是至今还没有在国家水平上评估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以及保护区布局的合理性.本文利用最新完成的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数据库和按照同一分类体系提取的4期(1978~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辅以相关保护区、环境等数据,对30年来91个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初步评估.主要结果如下:(ⅰ)30年来,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净减少面积8152.47km2,占全国湿地总净减少量的9%;(ⅱ)虽然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湿地大幅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有79%(面积)的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主要分布在长江湿地区、滨海湿地区、三江源湿地区和西南诸河湿地区;保护效果优良的面积只占15%,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湿地区;(ⅲ)在全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中,52个是自然原始的,面积占88%,远高于个数所占的比例(57%),但有相当比例的保护区达到预警等级,亟待引起重视;(ⅳ)根据保护成效和生态压力的评估结果,列出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优先关注排行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我国甘肃尕海—则岔、甘肃黄河首曲和四川若尔盖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区,构建委托-代理框架探究影响牧民保护湿地积极性的因素,运用耦合群落调查法和遥感解译法完成了若尔盖高原湿地边界的遥感制图,旨在研究我国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补偿基线.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原湿地面积约为1 463km2,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74.29亿元,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应以每亩110元为下限,1.25万元为上限,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牧民年均收入、其他保护相关成本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由于湿地类型复杂多样,地面调查困难,大范围湿地分布制图很难完成,全球湿地遥感自动分类算法亟需一套准确可靠、成本低廉的验证样本库.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学术价值高、科学意义强的数据库之一,可以用作第三方数据.基于此,我们对全球2008~2012年3506篇湿地全文进行属性录入,对世界湿地公约的湿地类型进行改进,利用Google Earth高清图像和相关辅助数据进行核实,建立了验证样本库.有趣的是,叠加上全球行政区图、全球生态区和保护区分布图,我们能够看清楚这些样点分布的大致情况.于是,我们又对10年前发布的全球湖泊与湿地数据库的用户精度进行了评价,并总结了全球各种类型湿地的光谱曲线,而这些特征对自动分类算法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我们呼吁全球科学家对那些样本分布少的国家/地区、生态区、保护区加大重视力度,对全球湿地的科学定义进行深入研讨,共建全球湿地信息共享平台和志愿者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6.
湿地碳计量方法及中国湿地有机碳库初步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碳计量是湿地资源保护和增汇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 在全面整理碳计量方法和探讨湿地碳计量的困难性后, 认为清单法是在国家尺度上估算中国湿地有机碳库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 为了弄清楚我国湿地到底固了多少有机碳? 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之上, 利用改进后的清单法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湿地有机碳库总计达5.39~7.25 Pg, 约占全球湿地碳储量(154~550 Pg)的1.3%~3.5%. (2) 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5.04~6.19 Pg)>中国水体有机碳库(0.22~0.56 Pg)>中国湿地植被碳库(0.13~0.50 Pg), 分别占中国湿地有机碳库的85.4%~93.5%, 4.1%~7.7%和2.4%~6.9%. 本文估算的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要高于先前的研究结果3.67 Pg, 但低于前人的研究结果12.20和8~10 Pg. 在讨论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对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