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目前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主要方式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将其划分为三代。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人们今天普遍使用的架在屋顶上的单晶  相似文献   
2.
氢能是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氢主要来源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每9千克水中,就含有1千克的氢,而氢的热量相当于汽油的24倍,可见氢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蓝藻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项目.它涉及食品、环保、能源、农业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新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英国剑桥的林娜女士,去她姐姐家作客,看到她姐姐身穿一件草绿色呢大衣,系一条艳红的围巾,顿时为她这种服色搭配感到惊诧,为什么姐姐的穿着如此令人难堪?于是她照直对姐姐说:你不觉得这种服装搭配好可怕吗?姐姐赶忙跑进屋里照着镜子反复打量,她并没有发现与往常的穿着有什么异样,而且从来也没有人对她的这种穿着习惯有过非议呀?原来林娜是属于那种世界上罕见的四色人,即四色人群体.他们的色感与常人不同.四色人群体有一种共同的基因特征,即在他们的视网膜上比一般人要多一种感光细胞,因而他们能够看到一般人所不能分辨的一些色调,尤其是常人所认为的黄色.  相似文献   
5.
战争中地雷是一种以杀伤敌方人员为目的的武器。但在战争结束后,一些遗留的地雷很难被及时扫除,给百姓尤其是那些喜爱跑动贪玩的儿童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有资料显示,全球每隔15分钟就会有一人踩到地雷,许多人包括已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老百姓由此被炸伤而身残,甚至失去生命。因此,近年来各国民众反对使用地雷的呼声高涨,国际上也作出规定禁止使用以人为攻击对象的地雷,但还是有人在不断制造、埋布新的地雷。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还有70多个国家的国土 中埋有地雷,总数超过1.1亿个。非洲、中东等战乱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体冷藏已成为当时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那时,美国就有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自愿让科研机构将自己的身体进行冷藏,以待将来治愈这种疾病的技术出现.但这些人体在冷藏之后到底能不能复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7.
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和我国的南海,生长着许多五彩缤纷的热带观赏鱼类.一种学名为蓝条裂唇鱼,又称龙头鱼、飘飘鱼、豆腐鱼的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鱼不仅外表令人赏心悦目,对于生活在珊瑚礁一带的其他鱼类来说,它还是清除它们皮肤寄生虫不可缺少的卫生护士和清洁工.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DNA侦查技术不断创新。在DNA指纹、STR复合扩增、DNA序列测定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之后,一些更先进的DNA技术,如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的从人体肌肤印迹中提取DNA样品的新技术也已出现。当前,美、德等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应用DNA分析法判定罪犯的长相特征,绘制罪犯的模拟头像,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追捕罪犯时发出DNA通缉令。  相似文献   
9.
巨型鱿鱼     
巨型鱿鱼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无脊椎动物,然而人类至今还没有真正见到过活着的在自然环境中的巨型鱿鱼。多年来,许多学者在想方设法寻找巨型鱿鱼的踪迹,但由于其神出鬼没,一直没有结果。迄今人们只看到过死的或正在死去的巨鱿,还没有任何人在自然生存环境中观察到它的踪影。一位曾经在捕鲸船上和捕鲸站担任过检查官的英国生物学家克拉克,为了研究巨鱿他一直找了几十年,而最终也只是在捕杀的鲸鱼的胃里找到了大量被消化剩下的巨鱿的假趾足。他借此整理了不少资料,进行推断,后来成为人们认识巨鱿的惟一根据。巨型鱿鱼属于动物中的巨人…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里,每一种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期。比如树叶临秋会凋落,蛇到一定时候会蜕掉一层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生物体的细胞死亡亦称细胞凋亡,是细胞本身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行为,而绝非由外在因素所致。细胞的死亡是有规律的,而且似乎是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即所谓“程序性细胞死亡”。英国科学家布雷内、苏尔顿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就是因研究发现了决定细胞发育和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他们的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从健康到亚健康直到得病的根本原因,并明确指出人类肌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