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5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利用PN断面的高分辨率海水温-盐-深剖面测量仪(CTD)温度、盐度和密度资料进行分析,发现PN断面处的水团有明显的陆架水和黑潮水的交汇特征,且随着季节的变化PN断面处的水团特征也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观测资料还确定了PN断面处障碍层是常年存在的而且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采用曲线族拟合的水团分析方法,根据不同季节PN断面上陆架水和黑潮水的混合特征,证明了水团混合在障碍层形成及季节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发现障碍层的季节变化与陆架水团和黑潮水团混合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夏季,陆架水团向外海延伸,浮置于黑潮水之上,此时障碍层深度最浅,障碍层厚度最大;秋季,黑潮水离岸最近,将黑潮水与陆架水的交汇处向西压迫至陆架内,此时几乎不存在障碍层,零星存在的障碍层深度较深,厚度是一年当中最薄的;冬季,由于黑潮水的核心相对于秋季向深海移动,使得陆架混合水也相应地向外海拓展,而且此时陆架水与黑潮水的交汇处不只在混合层内而是影响到跃层,此季节障碍层是一年当中深度最深,厚度最厚的;春季,黑潮水的核心以及两种水团的交汇处相对于冬季的位置更向深海移动,所以此时PN断面上的障碍层深度和厚度相对于冬季变化不大,只是位置东移.海面风场和净热通量场通过改变...  相似文献   
2.
吴立新  陈朝晖  林霄沛  刘永正 《科学通报》2020,65(25):2654-2661
海洋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全球海洋科技竞争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当前海洋科学前沿问题为出发点,探讨"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构建的若干途径,展望未来海洋观测和探测技术发展趋势,为提出国际海洋大科学问题、引领海洋技术创新、有效推进我国构建海洋科学国际协同创新网络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英国OCCAM(The Ocean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Advanced Modeling Project)全球环流模式的1994年计算结果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用POM模式,对东中国海黑潮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特别注意了海水运动的混沌特点和质点移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黑潮区地形引起的黑潮流剪切是导致混沌的主要原因;东海黑潮区混沌运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黑潮主轴区基本是输运的屏障区。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峡断面温度结构及流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采用POM模式,利用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的风和海表温度(SST)数据并考虑M2分潮作用,对渤海海域的温度,流场的三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重点分析渤海海峡温度结构和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应力和SST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渤海海峡的水交换流型,温度结构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混合层深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垂向混合坐标系统的海洋模式HYCOM模拟了北太平洋1981~2001年间的月平均三维水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在对模拟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得到日本海混合层时空场的分布情况,剖析了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对模拟结果分析表明,日本海混合层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冬季混合层深度深,夏季混合层深度浅,其深度变化范围在10~100 m之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与季节变化存在共性而又各具特色.研究证实,日本海地形、环流、海面风场和温度梯度场等的综合作用,导致日本海混合层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