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20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航海、渔业、制盐、潮灌、海战、海岸工程建设等海洋活动。这些活动离不开潮汐,因此必须掌握潮汐时刻及其变化规律。潮汐是有规律的,“天下至信者莫如潮,生、落、盛、衰,各有时刻,故潮得以信言也”。中国古代潮汐学家大都进行过验潮工作。潮汐论著大多数有潮候内容。古代沿海地方志中常记载有潮汐表和潮候谚语,其中一些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传统海洋学有着巨大成就,在世界海洋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而成的独特的学科体系.古代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农业区培育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此文明服务的传统科学是大陆内聚型.这些对海洋学以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海洋学有着明显的历史悠久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国内区域性.中国传统海洋学由互相渗透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内海洋自然现象的记载和解释;二是建立在有机论自然观和地平大地观基础上的各种海洋学理论;三是大比例尺制图技术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5.
在中国古代,海洋在整个宇宙理论中占有一个关键性特殊地位,因为“天”、“地”都是“载水而浮”的,整个宇宙完全凭借水——海洋的浮力而生存。因此,在整个古代,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过程中,产生种种遐想、推演出种种地理思想也就是非常自然的。在中国古代产生的几种宇宙理论中,占统治地位并得到官方认同的是“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作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天体模型认为,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因此地与水是分开独立的,也就是海陆不同体。通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的名著,它丰富了科学史研究的宝库。这部书虽然还没有写完,但已经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很大兴趣和重视,我国学者也及时地作了介绍与评论。《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部分在第三卷中,包括第  相似文献   
7.
宋正海  邢润川 《科学通报》1975,20(7):306-306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定律。在这一定律的发现上,长期来流传着关于“苹果落地”的传说。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更是渲染这一传说,宣扬天才论。他们把这一定律的发现,说成是牛顿(1642—1727年)的“天才头脑”,因看到苹果落地,触机顿悟而发现出来的。林彪反党集团也极力用唯心主义来歪曲自然科学成果。他们甚至曾经把“用技术掩盖政治”当成他们的反革命策略,为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服务。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问题上,他们的一个重要成员也曾大肆鼓吹什么“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究竟万  相似文献   
8.
田松先生在“民间科学”方面已作了多年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和文章。最近又出版了《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江湖中的科学》一书。人们对此书评价不一,我也不太认同,但他对“民间科学”现象的重视,还是值得大家感谢的。我现就此书所反映的一些重要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9.
香山科学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前沿发展”香山科学会议在其组委会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的共同组织下,在陈述彭院士、席泽宗院士两位主席的主持下,于1996年6月24—26日胜利召开。会议代表有来自科技第一线,有来自传统文化研究单位,代表学科很多,共3...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海洋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正海 《自然杂志》2005,27(2):99-102
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广大沿海地区自先秦以来有着越来越发达的农业经济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世代与海打交道,靠海、吃海、用海,创造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不仅地域很大,而且内涵十分丰富.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受到黄河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制约,有着明显的农业性.如果把西方海洋文化称为海洋商业文化,那末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可称为海洋农业文化,两者均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