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3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尤其是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因而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资培养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基于培养未来创新型中学化学教师的角度出发,本文概括了现代教师素质的构成,分析、探讨了如何联系课程的教学实际对高师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师范生的从教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非水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中性分子型等不同类型导电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性能和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导电添加剂未来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开发高效优质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成膜添加剂是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途径.本文从SEI成膜添加剂成膜机理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了已有的还原型添加剂、反应型添加剂及修饰型添加剂的作用效果;综述了理论计算在锂离子电池SEI成膜添加剂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理论设计、材料合成、性能评估"三个研究环节无缝连接锂离子电池中SEI成膜添加剂创新研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及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关键决定性作用,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国家间各层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是教育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使命.本文对西方发达国家素质教育进行资料及问卷调研,对中西方在素质教育的棱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教学方面进行比较,探索并挖掘中西方教育的精髓,为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调查表明,中国的教育以学科教学为主,主要采用知识传授,而外国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发展.中外化学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行为、化学作业类型、评价方式、实验器材的准备、课题类型、方案的设计主体、操作主体、化学实验以外的实践活动等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和Cl-对铜阳极溶出过程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NO和Cl-单独存在时都抑制了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但当NNO和Cl-共存时,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却变小.  相似文献   
6.
从“三个面向“出发,阐述了高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剖析了我国高师传统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地方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思路;在对“通才“教育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以“四优,四化,四能,四强“为基本原则,设计了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充分地体现地方高师教育特征.本文合理运用新教材、新体系、打破原有传统的苏联模式,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原位FTIR反射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等方法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仲丁醇在Pt电极表面吸附和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介质中仲丁醇在Pt电极上电催活性比酸性介质的低,但其自毒化现象较不明显.目前实验条件下,原位FTIR反射光谱检测到,碱性介质中仲丁醇电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H3CH2COCH3,反应中间体主要为CH3CH=CHCH3和CH2=CHCH2CH3.从电极表面质量定量变化的角度提供了仲丁醇反应机理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8.
高师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实验室建设、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探索了地方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讨论了在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最后对本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和Cl-对铜阳极溶出过程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NO和Cl-单独存在时都抑制了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但当NNO和Cl-共存时,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却变小.  相似文献   
10.
支架式化学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典型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教学模式体现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调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运用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以期给一线的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