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自然科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薄壁结构中螺栓连接板件的支撑特点,基于Mindlin板横向剪切理论,考虑单面约束的接触作用,提出了螺接中厚板连接件承载能力的分析方法·对于两边支撑的线性硬化材料螺接板的弯曲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以螺接区外缘应力进入塑性作为判据,给出了计算承载能力的方法,并通过试验(钛合金试件)得到了破坏载荷的实验值,验证了文中建议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无线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中,天线的相关性对系统容量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相关天线MIMO系统仿真模型,给出了相关系数并推导了相关信道容量的表达式,用Monte Carlo法仿真了天线角度扩展分别为高斯分布和均匀分布2种情况,对比分析了信道容量与天线角度扩展以及扩展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实际的MIMO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新型复合材料即倾斜功能材料FGM的概念,分析了国内外FGM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并通过Bi2Te3系热电材料的合成及比较,阐述了FGM的高性能.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构件质量模型的度量,从而提出了专门针对软件构件质量模型的可操作的可复用性度量模型.度量模型和方法可作为构件用户在管理及使用构件时对构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XML数据库及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XML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并对XML数据库的应用和性能问题给出了一些探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损伤对复合材料层板层间裂纹奇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连续损伤理论,采用非线性多标量连续损伤模型和有限元法对含Ⅰ型裂纹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板的裂尖应力奇异性进行了分析·在计算中,应用了损伤与位移同时迭代的全耦合法,并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法分析含损伤裂尖应力场奇异性是有效的;在材料硬化阶段,含层间裂纹的层板裂尖前缘应力奇异性总是存在的;损伤演化、材料常数影响裂尖应力奇异性,当材料常数的变化使损伤增大时,将导致应力奇异性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短纤维夹层对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短纤维在层间杂乱分布特点,基于基体剥落和纤维拉出耦合,建立了层间短纤维夹层的桥联增韧模型和解法,用于分层韧度增量ΔGIC的预报,讨论了短纤维长度和模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碳纤维/树脂层板在层间加入少量的Kevlar短纤维时,层间裂纹张开位移导致短纤维从基体中剥离,在纤维中引起的张力产生桥联力并使纤维拉出,在纤维间相互干扰下,拉出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耗散使层间断裂韧性明显提高·算例表明,中等界面摩擦、较长的纤维长度和较高的模量有利于提高ΔGIC·计算结果与Sohn和Hu的实验比较表明,建议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将倒装焊底充胶BGA封装结构简化为含有非完全(单层)周期性微结构的多层板,基于均匀化理论,焊料采用统一型Anand黏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一种非完全周期结构的热黏弹塑性双尺度分析方法.通过Rayleigh-Ritz法,采用高阶逐层离散模型,耦合解析求解了热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宏、细观问题,确定了焊球的热应力应变行为.通过与有限元方法的结果对照,验证了该分析方法是简洁、有效的.算例结果显示,温度载荷、胶层厚度等是影响焊球热黏弹塑性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演示仪典型内部电路的设计,介绍演示仪的检验、维修及使用注意事项,给出专家评价.  相似文献   
10.
考虑短纤维在层间杂乱分布特点,基于基体剥落和纤维拉出耦合,建立了层间短纤维夹层的桥联增韧模型和解法,用于分层韧度增量ΔGIC的预报,讨论了短纤维长度和模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碳纤维/树脂层板在层间加入少量的Kevlar短纤维时,层间裂纹张开位移导致短纤维从基体中剥离,在纤维中引起的张力产生桥联力并使纤维拉出,在纤维间相互干扰下,拉出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耗散使层间断裂韧性明显提高.算例表明,中等界面摩擦、较长的纤维长度和较高的模量有利于提高ΔGIC.计算结果与Sohn和Hu的实验比较表明,建议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