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2.
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数量与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四川仁寿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与植被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本群落物种丰富度、草本盖度、草本高度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适宜的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4~14,草本群落盖度为60%~100%,高度为20~50cm;(2)土壤水分含量、温度和盐分均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为20%~60%,温度为15~30℃,盐分为60~120ms/m;(3)各环境因子和钉螺密度曲线可以看出,物种丰富度、草本高度、草本盖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和盐分含量与钉螺密度间均呈现抛物线或抛物线状曲线;(4)在样地和样方水平,土壤水分含量和钉螺密度存在稳定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钉螺孳生的主导因素。因此,钉螺对各环境因素存在适应范围,表明钉螺对潮湿环境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和依赖性,这种生态特性和钉螺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3.
香根草是世界上公认的水土保持植物,但作为抑螺植物材料尚属首次。研究了香根草在4种典型生境条件下的年生长格局及抑螺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具极强的分蘖能力,每丛分蘖数在9株以上,能在1年内成为优势草本群落;在水肥条件好时,分蘖数和高生长明显增加;在水肥受限时,高生长受限,但地下生物量明显增加;香根草叶24h、48h的LC50(半致死浓度)值显示,其灭螺效果低于夹竹桃叶,而高于枫杨叶。综合分析表明,香根草能成为山丘型血吸虫疫区最理想抑螺草本植物,可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利用林业血防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山丘区抑螺植物材料选择标准和模式配置要求,最后根据山丘区钉螺分布及地形特点,划分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类型。  相似文献   
5.
山丘区流域治理与兴林抑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流行区域广泛。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74个国家.2亿人受其危害,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中国是受害人数最多,钉螺分布最广的国家。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433个流行县(市、区),已有260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全国钉螺分布面积达222万hm^2,累计血吸虫病人1200多万例。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山丘地区46种芳香性抑螺植物材料,并构建了3种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组成与季相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仁寿县钉螺数量和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山丘型血吸虫疫区——仁寿县钉螺数量和分布特征。活螺密度为4.71只/0.11m2(2006年)和5.22只/0.11m2(2005年);活螺框出现率为34%(2006年)和39%(2005年)。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呈线性关系,表明钉螺的分布和数量存在特定的环境条件。钉螺主要分布在荒坡、沟渠和河滩等处,数量较大,这些土地利用类型为血吸虫病生态防治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8.
在解析山丘区钉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浅丘区的抑螺林划分及体系布局。结果表明:①该流域钉螺平均密度为4.05只/0.11m2,活螺框出现率为34.0%;②钉螺密度和活螺出现率均以林地最低,旱地其次,而水田、河滩、荒坡和沟渠较高;③不同环境类型活螺出现率依次为:洲滩>湖滩>沟>河>林地>塘。该区域的抑螺防病林可分为河渠抑螺林、坡地抑螺林、农田抑螺林和多功能抑螺林4种类型,各种林分类型在树种选择、组成、功能上各有不同,但抑螺林的布局必须以降低钉螺密度、减少人畜感染机率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